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014-02-13 14:39:51)
分类: 教学随笔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江苏省大丰市第八中学 仓学斌  224100

【摘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灵魂的东西。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策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要求,究其实质就是要求我们去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一、课堂上的每一位学生无不是一个个生气蓬勃、并且富于思想和尊严的生命载体。这就势必敦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心下移,靠船下篙”,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细想一下,关注不就是尊重与关心吗,如今我们大丰市率先在省内实现了农村小班化教学,更是为“关注每一位学生”奠定下了坚强的后盾。

二、“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就应该充分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有所得。学生在课堂上是饶有兴致还是痛苦煎熬?伴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们是津津乐道地“乐学”还是浑浑噩噩地“厌学”呢?所有的这一切必然要引起一线教师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潜心施教,进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逐步体现出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衬托出教师热切的情感。

三、学生的知识学习和人格修养,必须“双管齐下”,方能凑效。可以这么说,课堂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处所,更是对学生进行人格修养的主阵地。殊不知,我们广大教师承载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在平常教学工作中有必要去积极探索出新时期学生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此来密切关注班级上每一位学生的身心道德健康成长的历程。唯有做到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地让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能够成为学生们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们逐渐富有爱心、同情心和责任感。然而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同时也一定需要教师通过加强自身的道德修炼来完善自己。

综上所述,关注学生的教学才能使学科教学同时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