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漂亮50”泡沫 -《漫步华尔街》读书笔记之二
(2015-02-25 12:35:45)
标签:
股票 |
分类: 读书笔记 |
当时,这种优质增长股只有50只左右。它们的名字都耳熟能详——有IBM、施乐、雅芳、柯达、麦当劳、宝丽莱、迪士尼,等等,它们被统称为“漂亮50”(Nifty Fifty)。这些股票都是“大盘股”,这意味着一家机构投资者可以重仓买入股票,同时又不会使股价产生大幅波动。再者,因为多数专业人士认识到即便选择恰当时机建仓并非不可能,但也很难做到,所以,这些股票在他们看来就很有意义。因此买入时的价格暂时过高,又有什么关系?事实已证明这些股票都是成长股,现在支付的过高价格迟早会证明是合理的。此外,这些股票好比祖传珍宝,永远不会卖掉,因而也被称为“一次性抉择股”。你只需做一次买入抉择,从此你的投资组合管理问题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
“漂亮50”不再漂亮
股票名称 |
1972年市盈率 |
1980年市盈率 |
索尼 |
92 |
17 |
宝丽莱 |
90 |
16 |
麦当劳 |
83 |
9 |
国际香料 |
81 |
12 |
迪士尼 |
76 |
11 |
惠普 |
65 |
18 |
“漂亮50”热潮像其他一切投机狂潮一样终结了。正是那些对“漂亮50”顶礼膜拜的机构投资经理认清了这些股票已定价过高,又一次做出抉择——卖出股票。在接下来的股市崩盘中,这些极品成长股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宠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