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鲁尔区)”

(2015-09-27 13:29:1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学设计

浅析“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鲁尔区)”

 

一、分析鲁尔区繁荣的原因(优势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鲁尔区是在鲁尔煤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采煤起家。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发展了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五大传统工业部门。

http://s16/mw690/0037EBmegy6VF6lLzxZ9f&690

    鲁尔区工业结构示意图反映出丰富的煤炭资源是该区发展煤炭、钢铁、电力、化学工业的基础。鲁尔煤田储量大、煤质好、煤种齐、含硫低、发热高、开采条件好,鲁尔煤田最重要的硬煤可供炼焦,从而发展钢铁工业;东部的褐煤可做燃料和化工原料,从而发展化学工业。

   2、离铁矿区较近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但铁矿资源较为匮乏,发展的是“移铁就煤型”钢铁工业,因其离法国东北部著名铁矿区——洛林铁矿较近,又有便捷的陆路交通,早期铁矿依托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洛林高原进口,后来又依靠便利的水上交通从瑞典、俄罗斯等国进口铁矿,满足其生产需要。

   3、充沛的水源

鲁尔区位于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淡水河流之间,加之附近的的支流及人工运河,

成和网密布之态,淡水资源充足。充沛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使了化学工业发展。

4、 便捷的水陆交通

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联系东欧、西欧、北欧和南欧。 陆上交通发达:铁路网稠密,从法国巴黎通往北欧、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高速公

路交织成网,区内任何地点距离高速公路都不超过6km,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荷兰的高速公路也由此穿过。

水运廉价便捷: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等天然河流和四条人工运河连成一体,可互相通航并直达海洋。

便捷的交通将鲁尔区与欧洲其他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5、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德国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km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其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就在此加工、消费。

以上五点是鲁尔区发展的最主要的优势条件,当然也有其他诸多因素,如鲁尔区原有的基础设施比较先进完善、科技力量较好等。

二、理解鲁尔区衰落的原因(区位条件的变化)

1、环境恶化

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鲁尔区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必然随之而来。矿山遍野,煤渣、矿渣堆积成山,占用大量土地,导致用地紧张。烟囱林立,排放大量废气,导致大气污染。热力发电厂排放大量废热,导致热污染。化工厂、钢铁厂排放废水,导致水污染。

2、 传统工业的衰落

1)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导致采煤工业衰落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廉价的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应用,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消费比重逐渐降低。

新技术炼钢使得耗煤量逐渐降低。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直接导致煤炭的市场需求量下降,是鲁尔区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炼钢耗煤量降低相对来说是次要原因。

2)世界性钢铁过剩

http://s5/mw690/0037EBmegy6VF6rwJake4&690

上图看到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是激烈地市场竞争和市场需求量下降的综合结果,这种结果表现为世界性钢铁过剩。除此之外,煤炭开采量的减少,新技术的发展导致钢铁工业需要的劳动力减少也有一定的影响。

3)生产结构单一

20世纪50年代鲁尔区工业结构示意图反映了鲁尔区五大传统工业部门之间及其与煤、铁、水资源之间的主要联系,说明鲁尔区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产业结构的突出问题就是生产结构单一,任一部门都会影响其他部门甚至全区的生产。因此生产结构单一是鲁尔区经济衰落的内在原因,是其他各原因产生影响的基础。

http://s10/mw690/0037EBmegy6VF7edmqt19&690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新技术革命对传统工业的冲击是传统工业衰落的根本原因。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改变了传统的工业生产和组织形式。鲁尔区工业企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又由于用地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新企业不愿意落户此地。

三、分析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1、调整产业结构

对原有的钢铁、煤炭企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减少企业数量,扩大生产规模与效率。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使经济结构多元化。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出现,如电子、汽车、石油化工,鲁尔区利用其区位优势条件,改善环境,消除污染积极新建或迁入新兴工业部门。

2、调整工业布局

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原有结构被打破,新的产业结构建立,区内原有的工业分布也需重新调整,以保证新结构下各产业部门的平衡发展。如,鲁尔区的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几乎全靠进口,随着炼钢耗煤量的降低和区内环境保护的需要,钢铁工业逐步调整,集中到了西部,有的钢铁公司通过与荷兰联营,将高炉建到荷兰海边,再把炼出的生铁运到鲁尔区炼钢、轧材,改原来的“就煤模式”为“靠港模式”;将新企业首先考虑安排在核心地区的边缘地带。如此老工业部门得到合理调整,新工业部门得到适当安置,新老工业相得益彰。

在工业布局的调整过程中,面对核心地区衰败的煤炭钢铁工业区,鲁尔人没有草率地推倒重来,而是发挥想象力为老建筑注入新活力,将废弃的工厂变成展览馆、咖啡厅、艺术工作室,大学校址,使之成为工业向艺术转型的标志。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交通建设历来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尽管该区路网稠密,河网密布,但运输量大,航运繁忙,对于交通网络的继续建设和维护,使得鲁尔区这一优势条件继续保持和拓展,目前鲁尔区已拥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

4、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史上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因此,鲁尔区字20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建立了鲁尔大学、多特蒙德大学等几十所高等院校和众多中等技术学校和一大批科研机构,各大型公司也普遍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强大的科技力量为推动鲁尔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5、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鲁尔区严格控制工厂三废排放,并建立完善的废弃物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同时大规模实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使区内人均绿地面积超过130m²。吸引了对环境要求很高的新型的电子工业部门在此落户。

    地理问题中的产生的问题与解决措施的分析,需把握好问题与措施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即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当然反之,也可以依据措施反推产生的问题。理出思维图,不管是对知识理清脉络还是记忆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http://s8/mw690/0037EBmegy6VF7oGvxJb7&690

四、掌握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思路

http://s2/mw690/0037EBmegy6VF7qASiZd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