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读这个故事时,大哭!一哭孔子有个好孙子,祖孙二人都成了圣人,千秋不朽,感动;二哭祖先劈了柴,后世子孙没能将柴背回家,悲哀、惭愧!
孔子很平凡,劈柴背柴就能教育引导后辈,孔伋很了不起,作为三四岁小孩就有如此高见。我自愧不如。自此以后,我也大恐而不懈也!
注:《中庸》《论语》《孔子家语》均出自孔伋之手。16岁的孔伋到宋国,与宋国大夫乐朔谈论学问,乐朔胡说八道,被孔伋当面驳斥,话不投机,乐朔不高兴,就叫人围攻他,事情被宋国国君知道了,亲自救出了孔伋,因此孔伋很感慨地说:”文王困于羑里作《周易》。祖君(孔子)屈于陈、蔡作《春秋》。吾困于宋可无作乎!“于是,撰《中庸》之书四十九篇,以解释孔子删《诗》、《书》,订《礼》、《乐》,作《易传》、修《春秋》,保持中华传统文化学问,传承孔门心法。《孔子家语》是孔子家的言论集,是孔氏家学,是在孔子家中编辑而成的。当初孔子传道时,各弟子记录孔子的言论,孔子去世后,各弟子也相继去世,留下的这些记录,最后汇集到孔家,由孔伋整理编纂而成,并且把其中一些比较精要的专门选择出来编纂成语录式的《论语》,论语就是选择性的语录,余下的长篇大论的就全部放在《孔子家语》文集中。自此,孔子的学问才得以留传下来,并在后世大放异彩,为华夏文明的传承作出了重大贡献。孔子是圣人,孔伋也是圣人,孔子劈了柴,孔伋算是把柴背回家了。但我们后世子孙,试问,祖先劈了柴,有几人把柴背回家的?特别是近现代的200年间,这些不孝子孙窝囊、无能透顶,把天下搞得大乱,民不聊生,不但不知道检讨自己的问题,反而把罪责推到古圣先贤的头上,前有鲁迅之流的胡言乱语,现有李硕、司马南、李零、李山之类的胡说八道,............真是昏庸、大不肖的子孙啊!
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意子孙不修.将忝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膳,亟闻夫子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所以大恐而不懈也。”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世不废业,其克昌乎?”
孔子赋闲在家,失声感叹。子思(孔伋)拜了两拜后恭恭敬敬地问:“祖父,你是不是认为子孙不贤,将有辱祖宗啊?或者是仰慕尧舜之道却遗憾自己没能达到呢?”孔子说:“你这个小孩子,怎么会知道我的志向呢?”子思(孔伋)回答说:“我在饭桌上多次听到你的教诲:父亲劈柴,儿子不能把柴背回家,这样的儿子就不成器。我经常思考这个道理,所以深感恐惧而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孔子非常高兴,笑着说:“真的这样吗?那我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后世子孙不废弃祖业,大概会昌盛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