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流行音乐大多诞生在夏天?| 壹读百科

(2015-09-01 19:53:58)
分类: 壹读百科

为什么流行音乐大多诞生在夏天?| <wbr>壹读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9月来了,暑假过了,夏天也结束了。整个夏天是全年之中电影票房的旺季,暑期档是各大电视台厮杀的战场——过去三个月,你一打开电视不可能从没碰上过刚巧在播真人秀。是的,眼下真人秀正有超越曾经的暑期荧屏霸主《还珠格格》的势头。


而夏天对于流行音乐,也是如此。


壹读君(yiduiread)要说的不是《中国好声音》。生活在都市里,我们有意无意总能听到时下正兴的欧美流行歌曲,商场里,飞驰而过的汽车里, 酒吧里……有没有发觉,一到天气热的夏天,歌曲也扎堆地变得尤为热烈,并且调调和主题都很相像?


这些就是欧美流行乐坛里的艺术家为听众们专门调制的“song of the summer”。今天,壹读君(yiduiread)就来说说,为什么四季之中,夏天可以有这样的礼遇,流行歌曲专门为它而作?每年夏天大量蹦出来的这些流行歌曲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不管春夏秋冬都爱唱歌的值班壹读君丨张小羁


今年夏天的流行曲之王是谁?

如果你留意最近几年的英文流行歌,你会发现每年夏天都有至少一首代表性的歌曲,这首歌就是当年夏天在大街小巷的音箱中与一众歌曲厮杀完毕后的最终胜者。至于今年夏天的代表性歌曲,壹读君(yiduiread)在几位角逐者中挑一位出来让大家感受下,这个夏天你肯定在哪里听到过:


Can't Feel My Face


对了,今年夏天的大热歌曲,还有一个你肯定熟的,是电影《速度与激情7》的主题曲See you again


在这样一个融合了假期、爱情和海风等各种欢愉元素的季节,此时流行起来的歌曲与其他流行歌曲区分开来,与夏天特有的热烈氛围一拍即合,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根据流媒体音乐平台Spotify的调查分析,夏季推出的流行歌曲以欢快激昂的大调为主,节奏多为4/4拍,听起来活力四射,让人十分有随之起舞的冲动,自由活泼,有一种“被风吹过的夏天”的清新感觉。简而言之就是适合开party的快歌。


而近年来,因为这样的歌曲越来越受欢迎,一到夏天,音乐公司也密切关注流行歌曲的动向,各类排行榜在5月就已经推出,摩拳擦掌准备记录接下来这三个月的歌曲拼杀,电台也在紧锣密鼓地张罗着,盘算着要播些什么歌,搞出一个大新闻。


唱片公司更是注重夏季新歌的制作——2005年以来,10首最热门的夏季新歌中,有8首在4月份或者更早就出了。察觉春天来了没有看鸭子,察觉夏天来了没有看歌子。


夏天的歌,听的是自由、青春和回忆

但是,瞅准夏天推出特定风格的歌曲,这个概念到底是怎么慢慢形成的呢?


事实上,季节性大热歌曲的雏形在唱片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有了。1914年一首爵士乐By the Beautiful Sea在当年夏天十分流行,并成为一种标准——此后,事关在海风中嬉戏游玩的歌曲总会周期性地出现。


而我们现在谈到的夏季流行曲要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体积较小的晶体管收音机开始普及,青少年也逐渐成为消费人群。到了60年代,包括海滩男孩(Beach Boys)在内的当红歌唱组合在创作歌曲的时候,敏锐地捕捉住青春、自由和浪漫的气氛,大概从那时候起,电台和音乐产业开始正视夏季流行曲这件事情。


人们之所以对这些歌曲异常着迷,除了歌曲中的自由气氛十分感染人以外,这些夏日流行曲总能让人们回想起一段青春的记忆,可以说,每一代人都有一首伴随自己走过大好青春时光的热血歌曲。


为什么流行音乐大多诞生在夏天?| <wbr>壹读百科 

时至今日,被口口传唱的夏日流行曲早就不是艺术家们灵感大发、偶然创作而为之,更多的是唱片公司在以一套接近标准化的流程中制造出来的。


过去10年来,人们对夏日流行曲持续高昂的热度让夏季成为流行歌曲们的赛马场,各首歌曲的排名波动甚至有着浓厚的戏剧性色彩,比如,Billboard就专门搞个夏日流行曲的排行榜,然后定期发布一些和新歌相关的新闻,并问道“到底谁最终会赢呢?”这种紧张气氛的造势跟真正的赛马不相上下,吸引了大量粉丝围观,又听歌又看戏过足了瘾。


夏日流行曲变成了机器制造的口水歌

有趣的是,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虽然人们可以在网上无尽地接触到各种流派的音乐,但公众对流行歌曲的喜好却是空前的。Youtube上浏览最多的歌曲、iTunes上购买最多的歌曲,都和流行歌曲排行榜Billboard上热度前100的歌曲相一致。在纽约,流行歌曲的电台成了调频广播的主力军。


而这些歌曲其实是在一个类似流水线的工厂里制作出来的。专辑的音乐制作人准备了和弦进程,歌曲的拍子,还有电脑合成的各种乐器的电子音,而负责写歌的词曲作者要来到录音棚里想出基本的旋律、歌词,还有歌曲中各种出彩的“钩子”让音乐容易被人记住。


它们大多由机器制造出来——有章可循的节拍、循环和合成音。多亏了自动调谐的程序,音准可自动校正,从无瑕疵。与此同时,大量的夏日流行曲是由一小撮歌曲创作者制造出来的,所以很多时候,你感觉英文流行歌听起来都差不多。


通过这种标准化流程制作出来的歌曲也很容易弄出两首歌高度相似的乌龙。2009年碧昂斯和凯丽•克拉克森同时推出了流行歌曲,前者的Halo在4月份上榜,后者的Already Gone在8月上榜。事实上两首歌都是基于同一段旋律创作的,但两人都不知情。

《Halo》 - Beyoncé


《Already Gone》 - Kelly Clarkson

原因是这段乐曲的制作人把它发给了不止一位词曲作者,克拉克森根据它写了自己的歌,碧昂斯和另一位音乐人也创作了一首歌。当克拉克森听到Halo这首歌以后,便阻止发布自己的这首Already Gone,因为她害怕公众会以为她抄袭了碧昂斯的歌曲。但实际上根本没人关心这个,可能都没人注意到这一点,反正这首Already Gone在那个夏天同样火了。对于听众来说,这个世界这么多相像的流行曲,多一首也不出奇,只要够high够抓耳就行。


说到抓耳,有这么一种说法,人们听广播的时候,换台之前给一首歌的机会是7秒钟,7秒钟没有抓到我,对不起,调台。这就导致写歌的人特别看重在歌曲里的不同位置植入花里胡哨的“洗脑”钩子,很多都是跟着节拍一起唱出来的歌词,这些歌词没有什么很深的意义,就是创造一种感觉,让你感觉到节奏带给你很high的感觉,比如We will rock you里面反复唱的“We will we will rock you”,配上超强的鼓点,脑子想不被洗都难。


在《纽约客》的一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音乐人Easter Dean把歌曲炮制出来的过程,其中Dean在制作歌曲小样的过程中,掏出手机看了看平时从杂志和《欲望都市》等电视剧中记下的一些极富感性的话语,比如“镜子不会说谎”,“别让他们看见你哭”……然后在哼唱中随口把这些只言片语安进去——她也不是没想过用传统的方式去写歌,用心想出精妙又有深意的歌词,但发现那些歌词根本不能合适地融入到乐曲的节拍中。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夏日流行曲其实也就成了满街传唱的“口水歌”。


专辑里的歌就是这样一首首制作出来的,一首歌其实可以很快,十几分钟出一首不在话下,一个音乐制作人一年可以和大概20位词曲作者合作,制作出80多张歌曲小样,这些小样会送到歌手的经纪人那里,由歌手来挑选喜欢的进行制作。


年年夏天,厮杀再激烈,到了下一年的夏天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了,这年头流行音乐也是快消品。最后,壹读君(yiduiread)送上一首上世纪60年代的夏季流行曲Summer in the city, 跟今年夏天说声拜拜。


Summer In The City


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