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 |

网友们和郭美美一起,制造了一个郭美美,
这个郭美美,是一个靶子,寄托了人们秘而
郭美美因为赌球被抓,或许会在人们心中,引起一种自己也没觉察到的情绪:失望。失望的原因,可能很复杂,可能也很简单—她不是人们想象中的那个郭美美,那个手眼通天的郭美美,她是她和网民们联合制造出来的。
她的成名始于2011年,因为在微博上炫富,加上身份认证信息与“红会”有关,引起人们对官方慈善组织的质疑,她从此走进人们视野,到现在已经三年。从她在微博和媒体上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她年轻、美丽、生活非常富有,不过,她和母亲财富的来源无法查证,这使得她越发显得神秘,与她有关的传说大量出现,而且有各种版本,比如,她是权贵的私生女。
问题出在,那些传说,大多数没能得到证实,她所提供的线索,和网友的爆料、人肉,无法形成一个证据链,去证实传说。那些神秘出现的碎片消息,例如性爱视频、豪赌被追债,最后都没了下文。她于是成为一个谜团,这个谜团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让她每次出现,都会引起巨大的兴奋,这种兴奋的核心元素是性和金钱,而且是来历不明的金钱,人们既表现得厌恶愤慨,也未尝不怀着一点羡慕。
现代社会,尽管有种种禁忌、壁垒,有许多秘密无法碰触,但在众目之下,在网络的流转中,一个人想要保护秘密还是很难的。而与她有关的秘密始终没有破解,那么,真相很可能只有一个:那些传说都不是真实的,那些秘密都是人们自发编撰的。
在网络世界里,在舆论风暴中,她其实是一个小说人物,与她有关的那些秘闻,与其说是事实,倒不如说是大家齐心协力发展出来的同人文,网友们和郭美美一起,制造了一个郭美美,这个郭美美,是一个靶子,供人们YY,YY的是种种复杂的情绪,包括愤懑和羡慕;这个郭美美,寄托了人们秘而不宣的愿望,成为人们为社会不公寻找的一个泄火口。在这种急于寻找出口的愤怒驱使下,人们只愿意看见自己想看见的。
她成了一种另类的明星,就像有的明星负责呈现性感,有的负责表现智慧,有的人充当玉女,有的人装作荡妇,她的责任是提供一个让公众投掷怒火的标靶。尽管,她或许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成了风暴中心。
她也乐得接受这个机遇,这个机遇使她成名,让她的奢靡公之于众,甚至成为《我是郭美美》这样一部无法公映的电影的绝对主角。在郭美美之后,又出现了几个女孩,带着炒作团队,用类似的方式,用波音飞机和豪车,用明晃晃的现金和豪包,来挑衅公众,来刺激怒火,为自己制造成名的跳板,却都没能成功,甚至沦为人们的笑柄。所以,如果单纯从“成名”的角度来看,郭美美的确遇到了天时地利,再也无法复制。
《三联生活周刊》在2012年刊登了一篇由主笔葛维樱撰写的特稿《郭美美:身份·谎言·玛莎拉蒂》,作者得到的郭美美印象,和那个被传说包裹的郭美美,完全不一样。她开淘宝店,为自己的店一周能走掉几十件衣服而高兴;去小县城走穴,悉心揣摩名利场规则。但人们不肯接受这篇文章,当郭美美因为赌球被抓,《三联生活周刊》的官微重新发表这篇文章时,后面紧跟的,都是“烂文章”,“洗白”,“三联收了多少钱写的这个漂白烂文啊”之类的评价。
是文章烂么?不,因为那里面的郭美美,和人们联合制造出来的,供人揭批和倾泻愤怒的郭美美,完全两样。没有人能够忍受,自己的愤怒所针对的,很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对象。
最耐人寻味之处也在这里,一个小女孩,一时兴起,在微博上炫富,杜撰认证资料,却掀起一场持续了几年的风暴,让一个国家的慈善组织的信用为之崩溃,这简直和用针刺了一个航母,却发现它开始沉没一样不可思议,但事情就这么神奇地发生了。这种奇迹,是此时此地的我们,共同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