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思维广,幼稚儿童欢乐多”

标签:
育儿 |

简介:
水木丁,七十年代生人,专栏作家,出版有《我们心中的怕和爱》《只愿你曾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近作为《所有年轻人都将在黎明前死去》。
夜游人在帝都:北京最吸引你的地方是?
水木丁:一,它是个好玩的城市,有很多好玩的人。二,在北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很适合我的个性,朋友之间很亲密,普通关系之间相对疏离,公司里大家很少互相打听隐私,只要你不说,别人也不会问,邻里街坊之间也是,可以享受“leave me alone”的生活。三,很多文化活动,这是北京给我带来的最大福利。
奶油泡面:你心目中理想的文艺女青年是什么样的?
水木丁:我个人的标准是要有文学艺术创作的实践吧,会弹琴的,会画画的,能作诗,能写文章的……总之你能创造点什么东西出来,真正参与到文学艺术的创作之中的,为追求文学艺术有过实质性付出的,在我心中才是文艺女青年。而不是穿什么,摆什么姿势照相的,去听什么乐队的演出……那种是文艺爱好者。
真正的文艺女青年无所谓外表什么样的,她们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更重要。
硬核蒲桃:文艺青年,好像变成骂人损人的,对此,你怎么看?
水木丁:据说在国外,学文学艺术的,大多是家境比较富裕的孩子。换做国家也一样,你看到哪有一个真正经济富足,高度文明的社会,会去讽刺文学艺术呢。如果整个社会都在排斥,讽刺文艺青年,只能说中国实际上还只是个暴发户,它没有它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富足。文艺青年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超前产物,更多的中国人要在富过三代以后,或者经济无忧之后,才能接受他们的存在。很多人对文艺青年特别看不过,一定要骂你或者损你,潜意识里是因为他们认为你做了只有富人才能做的事。你明明和我们一样穷,凭什么你不顾现实,想扑棱翅膀飞上天。
思无邪:你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水木丁:简单的说就是“道法自然,顺势而为”,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敬畏它,看清它,放下它。详细的说就一言难尽了,参看我第一本书《我们心中的怕和爱》中的《这世界我们该相信点什么》一篇。
欧凰JOSHUA:用文字记录生活是应该忠于生活还是高于生活?
水木丁:有时候我们觉得我们忠于生活了,但后来却发现自己当年都想错了,有时候我们以为我们可以高于生活,结果生活跟你放大招,随时秒杀你。所以,记录生活,就记录就好,不要想太多。最重要的是动手做和坚持做,最后你会得到什么结果,生活自有答案。
高静12344:以你现在的阅历、心态能不能对即将毕业或是刚刚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孩子说几句忠告或是其它?
水木丁:无能者常常指手画脚,有识者总是缄口不言,注意你们办公室里那些工作做得特别好,却从不给你任何意见的前辈,认真去琢磨他们偶尔批评你的每一句话。你觉得砸到你身上的石头疼,其实里面可能藏着金钥匙。
铁耙:你有信仰吗?你的信仰是什么?
水木丁:我是有神论者,是有信仰无宗教的泛神论者。木心说过,艺术家(作家)心中自有神明。我信神本身。
泰然:你怎么看终将弃我们而去的胶原蛋白?会担心老之将至吗?
水木丁:有三种方法可以试一下:一,趁年轻早点死,二,去拉皮儿,打针,三,健身,增加肌肉支撑,常年运动的人年轻,身材也是可以保持的。担心老之将至其实也就那么几年,克服一下就好,等你真的足够老的时候,就会又变得无忧无虑了。
千秋的布丁酱:当我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还爱着一个人的时候 应该怎么做?
水木丁:这是D.H劳伦斯的方法,问自己两个问题,一、他敲你的门时,你的心跳还会加速或者感到快活吗?二、你是否还有看着他专注的做某事,就感到很幸福的时刻。其实有时候人不是无法判断自己是否还爱着一个人,而是没有勇气承认自己已经不爱那个人了。
脚上长了株小蘑菇:您对网络文学怎么看?
水木丁:因为电脑是闪屏的,人在看电脑时候的思维方式和看书的时候的思维方式不一样的,
网络文学适合在电脑上看,所以水分可以很大,语言也不用那么精雕细琢,印到纸上就会显得过于粗糙。
瑶瑶:你的内心是女汉子还是温婉的弱女子?
水木丁:我的内心一会儿是女汉子,一会儿是温婉柔弱的女子,一会儿是个熊孩子,一会儿是个历经沧桑的女纸,有时候情绪化,有时候很理中客……总之层次很丰富,总结起来就是“精神病人思维广,幼稚儿童欢乐多”。
北极星: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
水木丁:有三项技能必须依次打通,一,要放下自己。总想着我我我的人,其实反倒无法认识自己。二,去学习认识别人。三,把自己当做“别人”去认识。
灵魂漂浮在深海中最饱满的泡沫里:你觉得写作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作家这个身份,你认为最让你感到满足的是什么?
水木丁:写作就像一门手工艺,在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你要专注投入,你只和你的神明同在,没有任何外物可以打扰到你,作为一个成年人,每一次创作,都是过上一段难得的纯粹的生活,享受过的人就知道这种幸福是千金难换。作家身份对我来说只是个说起来方便的身份,没给我什么满足感,满足感都来自写东西本身,当然如果书卖得好能赚到钱也会有满足感,因为这样就可以不用为生计发愁,继续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了。但那是另一层面的意义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第47期《壹读》杂志
*版权归《壹读》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壹读微信(yiduiread)
壹读君每天为你做百科,科普壹点常识。不仅轻幽默、有情趣,还有营养、有见地。
趣你的微信(ifunyou)
每晚推送有趣有内涵而不低俗的搞笑内容,让你每天轻松一笑的同时,涨涨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