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奥斯卡影帝马修·麦康纳和伍迪·哈里森领衔主演的《真探》已成为HBO史上收视人数最高的新剧,超过了《权利的游戏》。
文 | 小托
“公共汽车和私人轿车缓缓驶过,车窗玻璃和车轮反射着阳光。透过我的墨镜看出去,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我深陷在海底,车辆就是在游泳的鱼。我感觉自己向更深、更黑处滑去,鱼儿慢慢变成了阴影。”
这是美国南方主义小说《加尔维斯顿》中的一段话,作者尼克·皮佐拉托温润潮湿的笔风,与其坚持的悲观宿命论跃然纸上;38岁的他同时也是HBO迷你剧《真探》的主创编剧。许多人在《真探》口碑爆棚后,找来了这位“诗人式编剧”的小说来拜读,发现剧集仿若其小说的浓烈缩影:妓女、死亡、案件、宗教、哲学、困境、反社会以及穿越洲际的脉络与线索,这些元素并不新奇,却被运用出一种极端文本化的气质,《真探》古怪而扭曲的叙事方法,让观众体会到用镜头写小说的美感,这也让这部剧和它的主创成为艾美奖的焦点,更成就了编剧界的新话题。
《真探》与《谋杀》是尼克最重要的两部主笔剧集,均散发着强烈的个人色彩。他出生在美国南部,无论故事还是文字,都带有美国南方的闷热、狂暴、阴沉和毫微的淫荡。在文学层面上,他的小说是黑色小说,但到了剧集层面,他则为美剧带来一点诗意。
一个蔓延了17年的连环凶杀案,昏天暗地、不见际涯,《真探》从头至尾都在贯彻着尼克南方小说的悲观主义。主角拉斯特和马蒂是两个个性与价值观迥异的搭档,前者悲观而出世,对抗爱情,失去家庭,具有一定的反社会人格,他喜欢聊形而上的命运与哲学,满口言之凿凿,但却深陷丧女丧妻的人生困境中;马蒂则是个庸俗的普通人,他家庭美满,喜欢用下半身思考问题,冲动易怒,思维简单,背叛过家庭,也被家庭舍弃过,他与拉斯特不同,代表着一种普世意义上的混乱。
毫不相同的两个人却成就了了不起的友谊,合作、冲突、交锋、冷战,最终和解,时间和情感是剧集重要的命题,案件的残酷与宗教性令人动容,但两位主角的命运与性格才是《真探》的重中之重。
除了诗人一般的编剧以外,《真探》还有一位科班出身的年轻导演凯瑞·福永,他的叙事高效、精致而有序,善用结构,并乐于展现各种影像美学。第四集末尾出现了一段暴力长镜头,被剧迷们奉为“足以载入美剧青史,使肾上腺素失火的六分钟”,这也是其在整个评论界口碑爆棚的重点。
无论表演还是故事,《真探》都预约了艾美奖的奖杯,同时,也得到了HBO的续订,主创宣称之后每一季的演员阵容和具体情节都将是不同的,“我觉得就像写年度小说,我会让它保持同一种传统,让作者的风格、声音贯彻始终,就好像你在看一个很风格化作者不同的书一样,我会给自己贴一个漂亮的标签。”编剧尼克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