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手机贴膜,一门高薪产业的发展史 | 壹读百科

(2014-04-29 19:54:14)
标签:

文化

分类: 壹读百科
手机贴膜,一门高薪产业的发展史 <wbr>| <wbr>壹读百科

图片来自网络

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手机贴膜“挣大钱的故事,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自从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这类新闻就层出不穷。2012年,合肥贴膜小贩月入过万;2013年,南京一位姓蔡的“贴膜哥”月入两万;武汉一位荆州籍的大学毕业生,靠贴膜月入过万。最近,又有一位湖北33岁的小伙,靠手机贴膜赚了两套房,最多一个月挣5万。


手机贴膜、快递员、麻辣烫老板、水电工,这些高薪行业组成了“复仇者联盟”,要把过去看不起这些工作的上班族都气死。


不过,贴膜这个产业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生意究竟有多大?今天壹读君就来聊聊这些,然后你大概可以想清楚,自己要不要辞职去贴膜。


实习壹读君:欣悦 刘静


50块怎么创业?摆摊贴膜吧

壹读君的一位朋友以自己多年免费为朋友、家人、老师贴膜的经验告诉你——贴膜这生意,真的成本不高。以某著名B2B网站上的报价来看,壹读君为你推荐两种贴膜工具套餐:


1、经济适用型——适合自己贴

除尘贴:擦去手机表面灰尘指纹。报价,0.15元。可反复使用。

小刮卡:除去贴膜过程中的气泡。报价0.1元。它还可以用身份证、银行卡、公交卡等替代。

鹿布绒:用于贴完后的屏幕清洁工作。中号的报价0.25元。

三件套清洁剂:对,就是你买电脑会送的那种。报价,3.6元。

http://mmbiz.qpic.cn/mmbiz/Fv75ib75E07GoaWfJ8t7SOx2csJFv32h3RMb0R0yH5xtwe1Oy5L1h777B02h0Lo1RZDtd6kpSlS900PHYcq02tA/0壹读百科" TITLE="手机贴膜,一门高薪产业的发展史 壹读百科" />


2、全套豪华型——集齐整套,你就可以在路边开摊了

除上述必须品外,你还可配备湿巾、无纺布、雕刻刀、剪刀、除尘胶带。除了雕刻刀和除尘胶带价格较为昂贵外(10元左右),其他的价格都在个位数。


就五花八门的膜品分类来看,主要由两种:一种是软膜,什么高透膜,磨砂膜,镜面膜,闪光膜不一而足。价格大多在10元以内,甚至有报价在1元以内。另外一种,近年来兴起的玻璃膜,具有传说中防摔,钢化功能,价格在20元到100元不等。不过,如果你只是想摆摊卖手艺的话,这部分成本应该是由顾客来承担。


其他的成本,就是你提供服务的人力成本了。


在贴膜月入过万的报道出来之后,各地媒体都免不了去打听打听当地的贴膜行业,发现平均收入也就在3000到6000,而且贴膜同行们纷纷表示不相信靠贴膜能月入过万。


壹读君觉得,虽说行行出状元,但靠贴膜这种缺少技术含量、极易被替代、淘汰的工作走上人生巅峰,毕竟还是个案,并且少不了风餐露宿,行业竞争。想靠着贴膜成家立业,又不打算吃苦的亲们,还是悬崖勒马,安安分分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迎接劳动节吧。



人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贴膜

早在人们还在使用大哥大,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概念还没流行的时候,当然是没有贴膜这一回事。


1993年,IBM公司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智能手机Simon,它也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触摸屏的智能手机。随后,触摸屏因其便捷性逐渐成为主流。此时的触摸屏多采用电阻式触控原理,因而需要借助一支笔或者用指尖来完成相应的操作。但是,电阻屏的一大缺点就是,表面的导电薄膜极易损伤,甚至导致屏幕不可用。因此,很多人就开始选择给手机贴保护膜,贴膜生意就从那个时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并随着智能手机的扩张,日益兴旺。

http://mmbiz.qpic.cn/mmbiz/Fv75ib75E07GoaWfJ8t7SOx2csJFv32h3BrKbAtYONrutQFvuZ0QF6TjP4IyZyAGY0icxS94SOcnvxSoxvqF4H4g/0壹读百科" TITLE="手机贴膜,一门高薪产业的发展史 壹读百科" />


世界上第一款智能触摸屏手机


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创新地引入了多点触摸触摸屏界面,达成这种效果的就是不同于电阻屏的电容屏。电容式触摸屏技术是利用人体的电流感应进行工作的。灵敏度较之电阻屏更高。但它也有缺点,就是怕静电。目前贴纸大部分都是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借以增加贴纸结合力道与使用质量,但是静电直接作用于电容屏,易导致电容屏发生“漂移”现象,影响使用。所以,如果你的贴膜质量不高,抗静电效果不好,会影响到手机的灵敏度。



手机贴膜有用吗?

网上曾经盛传一个段子“乔布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屏幕变薄了几毫米,卖到中国,你又给贴回原来的厚度了。乔布斯不是病死的,是被气死的。”


包括苹果iPhone以及iPad等在内的很多电子产品,厂家在设计之处就考虑到了屏幕在日常使用中难免会遇到划伤以及磨损等问题,因而屏幕外玻璃上均进行了特殊工艺处理。比如iPhone4/4S的屏幕外玻璃采用的就是美国康宁公司出品的大猩猩钢化玻璃,具有耐磨防划痕等特性。这种玻璃还被用在直升机的窗户上防弹。


很多人担心的手机放在兜里会不会被钥匙之类的金属磨损啊,在业内专家看来,也有些杞人忧天。钢化玻璃的硬度一般是6.5,而多数金属的硬度是5.5,如果金属钥匙跟钢化玻璃相摩擦的话,受伤的只能是硬度更低的金属钥匙。


与此同时,手机贴膜后还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尽管有些贴膜产品宣称其透光率可达到99%,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的。目前透光率最高的是光学玻璃,其透光率也仅为97%左右,而采用塑料材质制成的手机贴膜,其透光率根本不可能达到99%的数值。所以看到小贩向你推荐透光率100%的贴膜,你就赶紧换下一家吧。



你们这群贴膜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啊?

要不要贴膜这个问题,和买手机这件事几乎是相伴而生。当你决定买一部新手机时,商店小哥也就开始怂恿你贴膜,列举种种高端大气上档次,功能多样还耐磨的品种。于是,出于对于新手机、pad的珍惜,你也就“大方”地加上几十块,贴了个膜。


排除小哥的营销手段是否高超,以及你的抗诱导能力等等干扰变量,其实,贴膜的背后,是一个如何定义人和物品关系的问题。


你的消费行为是终止于物品到手的那一刻,还是说到手的那一刻才是消费行为的开始?喜爱贴膜的人更属于前者:消费行为已经终止,欲望已经满足,所以要把物品用膜保存起来,尽可能地保持刚买到的状态。保存那种状态,也就是保存“欲望之物件”到手那一刻的心境。并且通常来说,消费越高,保护欲越强。


也就是说,你在那一刻的消费欲,转化为一种深深地保护欲。在我们并不漫长的家电史上,这种现象很常见。比如七八十年代流行给电视机专门织一个花里胡哨的罩子。因为害怕遥控器被摔坏,套上一丝质外套、内填棉花的套子。再比如,你好不容易来一趟天安门,照个快照,总是忍不住要再压个膜什么的。用一个高大上的词来概括,这就叫“新物爱惜强迫症”,但对于物质匮乏的时代,这真的是保护私有财产的必备。


关于到底要不要贴膜这个问题嘛。反正壹读君是觉得,用手机最爽的两个时刻就是:一,第一次握在手里。二,下决心把套套和膜都去掉,仿佛又换了一部新手机……

 

*版权归《壹读》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壹读微信(yiduiread

壹读君每天为你做百科,科普壹点常识。不仅轻幽默、有情趣,还有营养、有见地。


趣你的微信(ifunyou

每晚推送有趣有内涵而不低俗的搞笑内容,让你每天轻松一笑的同时,涨涨姿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