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女孩同意了男孩的表白,男孩父亲去提亲,身后跟着十五六个亲戚。然后,这位父亲当场被刀捅死。
文 | 壹读iRead特约撰稿 蔡逸枫
下面要叙述的,是孩子的“爱情”。
他们表白时,能在贴吧里发出1000层的盖楼帖;在一起时,组团私奔的故事,也发生过;到了分手时刻,有人入狱,有人堕胎,有人死亡。
有时候,这些故事会更让人充满无力感:一名12岁的女孩同意了另一名13岁男孩的“表白”,男孩的父亲去提亲,身后还跟着十五六个亲戚。
然后,他的父亲当场被人用刀捅死。
这20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存在于最普通的生活,下文内容均来自《广州日报》、《温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山东电视台等报道。
最特殊的是年龄。
从表白,到在一起,再到分开,这些“爱情”,都未满12岁。
把表白写进作文
在他们的表白桥段中,有童话故事,TVB“三角恋”剧情,也有理想照进现实。
10岁的王钰斐,在今年年初收获了班上10个女生的表白。广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是他会一门“绝招”—原地打跳,不用手就可以把卫衣上的帽子戴到头上。
上小学5年级的小亮,正与一个女生拍拖,也同时给另一个女生递纸条—“晓玲,我多么爱你,其实我喜欢晓丽是假的,我真正喜欢的人是你……”当老师撸起小亮的袖子,发现他的手臂上刻着两个歪歪扭扭的字—“晓玲”,血迹初干。
8岁的晓晓送出第一封表白信,是在小学2年级。女生当时收下了信,但几天后他从同学口中得知,信被撕了。女生承认了自己的举动,并告诉晓晓:“××送了我一部iPhone
4S。”
许多孩子并不认为表白应该是私人化的表达。
写满192页暗恋日记的时候,芊芊10岁,她原本想在小学毕业时,将日记本送给那个男生—“今天他给我感冒药,今天他送我书,今天去看他打球。”直到父母察觉到她心里过早地有了人,芊芊还对前去采访的记者说:“我可不可以把自己的事情出成书呢?”
将表白写进作文的时候,周周上6年级,标题是《我对她的爱情》。“我终于知道失去你的一个爱人比失去你一(切)东西还要痛苦。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女同胞不让别人抢走。我爱你……”周周的老师说,这是他写得最好的作文了。他的校长觉得应该给90分。另外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认为,0分才是最合适的。
有时候,孩子会在表白时借助占卜—小田上5年级时,书包里多了一种叫“恋爱大仙签”的签桶。18支用类似方便筷子材料制成的签上,写着不同的表白参考,“你爱他,他爱你”,“情敌就在你身边”,“勇敢去追他”。
大人觉得这太露骨,孩子却觉得更像是一种娱乐游戏—“要不然在自习或课间干什么呀?”“不会当真了,但是有些时候也许有人会有些想法吧……”“都什么年代了?你们大人太保守!”
有时候,孩子还会借助数据分析,来预测自己的成功率。
“我喜欢张雪,我要把家里的别墅、奔驰车都送给她!”王东发表这样的“爱情宣言”时,正上小学2年级。他最担心的是开学会不会调座位,把自己和张雪分开。为此,王东作了统计研究,最后得出自己与张雪的同桌概率是72.5%,而自己竞争对手与张雪同桌的概率只有25%。
2011年,男孩陈斌刚看完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在贴吧上发了一条只有一句话的帖子,后来它吸引了一千多条回复,并且多数回复都在重复这句话:“喜欢你,是我此生做过的,最美好的事情。”
在跟父亲回家的路上,她死了
8岁的蒙蒙从口袋里摸出了一把钱。那是3张10元的,零碎地分成3个疙瘩,像是装在口袋里揉了很久。
这些钱他攒了两个星期,是给“女朋友”买“订婚”戒指的,那会是他们“在一起”的见证。
有的戒指,还是在家长的参与下DIY的。11岁的晓杰,送给“女朋友”萌萌的珠子戒指,就靠他的妈妈帮忙穿起来。
两位家长对孩子们“谈恋爱”的态度也完全不同:晓杰的妈妈没在意,萌萌的妈妈很紧张,很快就给孩子办了转学。
在两个孩子所在的湖北武汉,媒体报道说,采访者询问了一所小学的80名小学生,54人表示同学间有“绯闻”,14人承认自己有“恋爱”对象。一名4年级的学生说,他们中的一些人都以“老公”、“老婆”相称。
履行手续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在重庆上小学的两个孩子,在去年10月“结婚”,当时他们正上3年级。在40个好友的见证下,他们用A4纸画了张“结婚证”,上面有两人的画像,宣称结为“夫妻”,宣誓白头偕老,永不分离。
有的孩子干脆买“结婚证”,盟约过后,还发喜糖给围观祝福的同学。
很显然,绝大多数大人不会认可这样的“婚姻”—3对小学6年级的“夫妻”,揣着6000块压岁钱,在2005年的夏天计划从江苏镇江“私奔”到广州,中途在南京火车站,因为举止过于亲昵,被民警发现,带到了值班室。他们是瞒着家里出来的,之前家长已经报了失踪。家长知道孩子有早恋迹象,但并不相信他们真的会为爱“私奔”。
也有的大人会对孩子“谈恋爱”当回事,甚至会上门提亲。
在浙江秀洲的一家外来民工子弟学校,一名12岁的女孩同意了另一名13岁男孩的“表白”,两人“私奔”了10余天后回家,女孩的家长很生气,男孩的家长很高兴—他的父亲在5月17日前往女方家提亲,身后还跟着十五六个亲戚。然后,他的父亲当场被人用刀捅死。
用A4纸画出的“结婚证”
在另一张A4纸上,上文提到的两个重庆孩子,用同样的规格制作了一张“离婚证”:一样的签名,一样的头像,曾经“白头偕老,永不分离”的誓言成了历史。这距离他们的“婚礼”,仅隔7天。
“异地恋”,也会让孩子们的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爱情”破灭。
汶川大地震时,王乐乐拉着菜菜从教室逃出。刚过了4个月,王乐乐就要面临菜菜全家人迁居北京的现实。他恳求菜菜不要走,菜菜回答:“我不切(去),一个人在成都,你养我啊?”“我养你啊”。最后菜菜还是走了。王乐乐在作文里写道:“哎,想到就心酸,等着吧。”
直到今年3月份,文子还在沈阳红十字会医院的长椅上等待“男朋友”的身影。她11岁,已经怀孕6个月的她刚接受了堕胎手术,单亲家庭出身的文子,将大自己8岁的“男朋友”视为形同半个父亲的存在,而“男朋友”自从知道她怀孕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黑龙江五常的李静离开的不只是自己的“恋人”。当“恋情”被公开,老师公开奚落她后,11岁的李静服下了一瓶8块钱的老鼠药。去年7月初,在跟父亲回家的路上,她死了。到死,李静的父亲都不知道自己的女儿正在谈恋爱。
12岁的素素在广东佛山遇到了大自己6岁的刘强,从此离家出走。她跟刘强暂住在出租屋里,从此生活就是怀孕—流产—再次怀孕。素素在再次怀孕7个月后,被父母找到。刘强因素素父母控告强奸罪被判刑。但素素坚持生下了孩子,并说“会等他”。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2013年第10期《壹读iRead》杂志。
关注壹读官方微博获得新鲜事 @壹读
http://weibo.com/yiduiread
*版权归《壹读iRead》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添加壹读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或者搜索“壹读”或“yidui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