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绮珊 到底是不是遗珠

(2013-03-13 11:40:16)
标签:

黄绮珊

我是歌手

| 小樱

黄绮珊 <wbr>到底是不是遗珠



继《中国好声音》之后,《我是歌手》一夜爆红,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作为该节目中最具代表性的“黄妈”黄绮珊,更是一夜之间成为微博上被讨论最多的明星歌手,随之而来关于黄绮珊“商演报价上涨20倍”,“黄绮珊即将举办个人演唱会”等消息此起彼伏。同时还有人问:为什么在《我是歌手》之前,黄绮珊这样“好”的歌手竟然没人知道?流行音乐界是不是该检讨一下了?

不用花费笔墨描述黄绮珊的艺海浮沉录,对她的经历抱好奇心者请自行检阅她的百度百科。的确,《我是歌手》确实给了黄绮珊这样的乐坛沧海遗珠们以发挥的空间,让其咸鱼翻身。毕竟,作为在全国电视机前老百姓面前飙歌的专业歌手竞技赛——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飙高音比赛,黄绮珊确实很容易吸引大众的注意力。毕竟,对于绝大部分观众来说,什么才是好的歌手,最简单粗暴的判断标准便是:他到底有多能唱—高音。且黄绮珊本身之前的“默默无闻”也正适合该节目需要达到的一鸣惊人且制造话题的效果。比如:黄绮珊之前在乐坛默默无闻是否因为她长得太丑?作为当年广东流行乐坛被大家寄予厚望的潜力之星,她的蛰伏是否广东流行音乐衰落的牺牲品?

但此刻,大家似乎忘记了一些事情:所谓“实力”和商业价值没有义务是要成正比的。飙高音固然是不错的能力,但一个歌手成为一个明星,更在于他是否能选择和自己气质、技巧、嗓音所相匹配的歌曲;也在于他能否拥有一个完整且合理的艺人发展战略,创新性且高执行力的市场和公关。以上缺一不可,否则,何以从多如过江之鲫的流行乐坛的星海里杀将而出?

所以,黄绮珊和那英虽同为苏芮的粉丝,可那英今日的成功,除了个人的因素,还必须感谢她的幕后团队们。如那英的成名作《白天不懂夜的黑》,便是台湾唱片业黄金时代齐聚了巅峰时期的词曲作者、制作人、企划企宣团队的结晶。

因此,我们可以欣赏一个歌手唱出“海豚音”,但任何一只海豚都不会成为明星。在商业社会里,流行歌手自有他们的生存法则。于是,当我们讨论黄绮珊的好、到底有多好的时候,也请同时感谢《我是歌手》节目组的编导以及韩国原版MBC电视台的策划吧。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2013年第4期《壹读iRead》杂志。

关注壹读官方微博获得新鲜事http://weibo.com/yiduiread

*版权归《壹读iRead》杂志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引用、如需转载请联系:yidu@ireadweekly.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