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召南·江有汜》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2021-02-08 16:10:14)
标签:
历史情感文化 |
《国风·召南·江有汜 》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品读要点:
“汜”“渚”二字的真实含义。
“汜”“渚”二字的隐喻——被弃妇女心中的一丝幻想和期望。
究竟为何离别的几种猜想。
了解《诗经》时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原文 |
注释 |
译文 |
江有汜, 之子归, 不我以。 不我以, 其后也悔。 江有渚, 之子归, 不我与。 不我与, 其后也处。 江有沱, 之子归, 不我过。 不我过, 其啸也歌。 |
江:长江。 汜(sì):江水的分流 。江水决堤分流之后与原来的江并行一段,最后又重新汇入原来的江水。 渚(zh):指代水流,这股水流因为水中小洲的阻隔和江水分开,但是绕过小洲之后又会汇合。
与:相互陪伴,在一起。 不我与:不与我相聚。 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或以为与“汜”同。别出江水的支流。隐喻着永远的分开,不再汇合。 啸:唱歌没有谱和调。 啸歌:大声的哀嚎。 |
大江自有分流水, 这个人要回故里, 不肯带我一同去。 不肯带我一同去, 将来懊悔来不及。 大江自有洲边水, 这个人儿回故里, 不再相聚便离去。 不再相聚便离去, 将来忧伤定不已! 这个人要回故里, 他将一去不再会。 他将一去不再会, 仰天长啸抒悲愤! |
《江有汜》历来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是一首描写弃妇内心层层变化的诗歌。但弃妇因何被抛弃?被抛弃后其心理的变化又是如何呢?
弃妇被抛弃后复杂的情绪变化和心理感受如斯:
首先,弃妇以揣测对方的想法,来描述对方的别后心理。因为她对这个薄情郎还抱有一丝希望:她希望这个离开自己的人,有朝一日能重新回到她身边。
从前两段的开头“江有汜,江有渚”的隐喻,可以看到这位妇女的心里对弃她而去的男人还是存有回归希望的。
因为汜(sì)说的是江水决堤分流之后与原来的江并行一段,最后又重新汇入原来的江水。渚(zh)也一样,江水因为水中小洲的阻隔而分开,但是绕过小洲之后又会重新汇合。这可见弃妇对这位弃之而去的男人还存有回到她身边的希冀。所以,她以揣测的口气,坚信男子将来一定会后悔难过,暗示了她还是希望男子能回来找她,两人重归于好。
但这只是女子的一厢情愿,因为男子从“不跟她一块回去”;“离开前不和她在一起”;再到“不和她见一面”,男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薄情。
这就是事与愿违,两个人的关系不会因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像第三段开头的“江有沱”, 沱(tuó)也是说别出江水的支流,但却隐喻着永远的分开,不再汇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湍流不息的江水,怎么能倒流呢?这个弃妇其实也意识到这个道理,她和离去的人再也没有复合的希望了。心中无比的痛苦,所以而用哀嚎来发泄心中的悲愤。
关于妇女为何被抛弃的说法:或商妇背弃说:“商人重利轻别离”
;或“嫡不以媵备数”说:嫡(dí)正妻,媵(yìng
从揣测对方离开后悔的心理,到坦然接受残酷现实的转变,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诗经》时代,是以男子为中心的时代,妇女则是弱势群体。女子将婚姻看得高于一切,女儿多情,但男人却多薄情。男子三妻四妾,正常,女子若是表现出一点不满,那就“打入冷宫”!纵使女子付出再多,换来的也只是男子无情的抛弃,他们只是喜新厌旧的那一类。这首诗歌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女人内心满是哀愁愤懑,可男人却薄情薄意,让人真切地感受到男人和女人对待感情的不同态度。
在写作上:这首弃妇诗,句式整体以三言为主,而诗经大部分则是四言句式。本诗歌韵律整齐,节奏鲜明,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便于反复咏唱和抒发感情。整篇中,仅换九个字,就描述出这个女人被抛弃时的心情和男人的冷漠无情。总体来说,虽简短,但意思表达却很完整。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容易入乐,体现了诗经中的音乐美。
诗人通过写大江不同的水来说明这个男子的所作所为。“不我以”,“不我与”,“不我过”,既是重章,又是叠句。此外,诗的押韵,如:“以”和“悔”,“与”和“处”,诗人运用不同的词来描述水:汜(能汇合的河水),渚(能汇合的洲水),再到沱(不能汇合的支流),语言文字功底可见一斑。
三章中的首句,都运用“江”这一形象来直书其事,把感情和与其有关的事物都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运用了赋的手法。后面句子中,还用了比,用江水比喻男子的感情态度。末句,还用了兴这一手法,诗人抒发情感。赋比兴交相使用,以此来共同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