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讲述了一个悠久的历史神话
(2018-10-26 11:15:00)
标签:
历史旅游文化 |
位于松江佘山的广富林遗址公园占地1600亩,刚登场,迅速成为市民出游的新热点,秘密何在?
首先是那一座座"漂浮"在13万平方米的水中宫殿,一如《阿房宫赋》气势磅礴的开场。
广富林文化遗址错落分布着古老的房子,不仅是拥有数千年历史的“上海之根”,更是今年上海市民出行的好去处。
富林湖是在原鱼塘、洼地上开挖建成的,水域面积为12-13万平方米。2014年完成注水,整个景观湖呈现出屋顶“漂浮”在水中的梦幻美景。
有人说:“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浦西,千年上海看松江。”是的《广富林遗址公园》,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松江的原住民就在广富林一带繁衍生息,渔猎耕作。4000年前,来自黄河流域的最早一批移民来到这里,与原住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广富林文化。直至唐代设华亭县,中心南移至永丰里建城,即当今的松江城。因此,上海的根就在松江,就在广富林。
上周游完了水下宫殿,这周再来细品广富林遗址的人文景观。
远远看见的十来根巍峨壮观,造型独特的灯柱,已经深深吸引了我的视线。
登瀛坊牌坊边上,广场前有一尊高3米多,长十来米的灰砖照壁。照壁是我国传统庭院建筑的特色。为了不透射出庭院内的私密,而故意设置的建筑模式。
照壁中间为广富林历史人文砖雕图案,照壁左右两边是介绍广富林文化遗址概况以及历史文化沿革的简介。
照壁中间大型的砖雕图案内容有: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从码头登上一叶轻舟;马相伯纪念馆;徐霞客形象雕刻;陆机放鹤桥;云间书院,陈子龙等人物砖雕。砖雕线条流畅,简洁明快,人物景象栩栩如生。
照壁右边有石柱木栅栏小胡同,这里面展示的都是具有典型的江南徽派民居建筑群。
纵观徽派建筑:清秀、典雅、华贵、神秘,天人合一。
古色古香,粉墙黛瓦的明清徽派建筑,能使你有了穿越古今历史的想象力,使你通过时光隧道的穿梭,去了解更多的广富林自明清以来的历史文化。
“徽州古建三绝”,之所以被中外建筑界重视和叹服不是没有理由的。
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上的特点是: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平面布局构图灵活,变幻无穷;空间利用,造型丰富,讲究韵律,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总之,徽派建筑的精工细作,表现了徽商文化的底蕴。
皇甫春晓是一座仿唐古建筑门楼。
一间间徽派建筑内,分布着朵云书院、墨宁国乐、禅茶馆......
墨宁国乐展示馆原为广富林望族曹家祖宅“世庆堂”的旧址。该馆以中国国乐中的乐鼓展示为主题,用中国十八古曲,独有的记谱方式,以及十二古音律来表现中国国乐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弘扬国乐文化艺术。
禅茶馆的布局很淡雅。门口有茶桶,即使不入禅茶馆,也可饮用茶水。看似漫不经心,但从悠然禅意中,游客似乎读懂了净慧长老倡导的“正清和雅”的禅茶精神,领悟了禅茶透出的温润芬芳。一杯茶慢慢帮你把繁华世间的纷扰平息下来。
朵云书院的明代建筑材料是从江西和安徽四座徽派建筑拆得后拼接而成的,加之仿古的装修风格和现代化的设施,让这里既充满老宅的历史气息,又不失现代生活的便利。
朵云书院分为两层,一楼是图书陈列、阅读和讲座区域,二楼用来举办展览,提供品茗、阅读和交流。
朵云的装修风格典雅质朴,饰品简洁,再加上悬置在四周的名家书法作品,游客漫步其中,可感受到浓浓的古风和书生意气,是都市文人雅集的理想去处。
无论是屋内的家具还是陈设,朵云书院都堪称雅致简洁,处处透出禅意和静谧之感。书架上的器物、盆栽与图书比邻。茶具、花器、席布,一应俱全的茶席四处可见。出自名家的书法楹联和榜书错落有致。二楼隔板宣纸和木框的搭配让书院禅意十足。
木艺传承展示馆位于紫衣巷西侧的徽式建筑内。馆内收藏和陈列着众多精美的徽州古民居工艺木雕,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徽州建筑木雕,以各种人物故事、吉祥图案等传播儒学,代表了江南明清时期木雕的巅峰水平。该馆内收藏了梁桁、牛脚、额枋、门窗以及各类中式古典家具等300多件,件件可谓珍品。
接着,信步来到明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陈子龙纪念馆。明朝陈子龙(1608-1647),松江府华亭县人,任绍兴推官。曾参加“复社”,为该社后期公戴领袖,并与夏允彝、徐孚远等创建“几社”。两社既是文学团体,又是政治团体。明亡后,陈子龙矢志抗清,出家为僧,以僧装为掩护,四处联络组集义兵抗击清军。后事败被捕,在押往南京途中投水就义。陈子龙墓葬区和他的墓碑就在附近。
33米高的富林塔是遗址公园的地标性建筑,遗憾的是不可登塔观景,只能看到它的外景。富林塔的两侧是知也禅寺和三元宫。
“知也禅寺”是为纪念流传松江民间的知也禅师施医救人之善举而复建的。禅寺的重建旨在弘扬祖师的慈悲大德,以供后人永恒追思、效法古德、励志后学。
知也禅寺的名称源于古时候这外来和尚。和尚懂得医理,会医术,常常给寺庙周围的百姓义务看病,由于他听不懂当地居民的话语,常常听了病家的诉说,就随首点头答道:“知也,知也。”于是黎民百姓称他为“知也和尚”,寺庙便成 “知也禅寺”了。
“知也禅寺”为仿唐建筑,寺内设有山门殿、钟楼、鼓楼、大雄宝殿、观音殿、地藏殿等。禅寺布局合理,古朴幽雅,修筑精巧,是松江也是上海极具特色的又一佛教圣地和修学佛法的重要道场。
三元宫是一座仿宋道观,有华丽的飞檐斗角。此外,道观门楣上的字也更符合中国人的观点寓意。
三元宫如同城隍庙,许多道观都取此名,故全国各地都有三元宫。三元是道教的说法,人由“三元大帝”掌控,三宫即天宫、地宫和水宫,纪念他们的节日分别为“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和“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三元表示中国先民对天、地、水自然现象的崇拜,认为万物生长都离不开天、地、水三种基本元素。
正在建筑中的广富林文化遗址考古研究展示馆,由三个瓦罐、五片碎陶组成,这个造型奇特的建筑内,将展示神秘的广富林文化;而建筑所在地就曾经是祖先们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没有帝王将相府邸的金碧辉煌,也不需要雕龙画凤的亭台楼阁,但是它仿佛来自于那个古老的岁月,穿越了过去,又将穿梭于未来……
富林印记展示馆,在富林门西侧,是一个形如印章的塔式建筑。它的设计造型,代表的是记年印鉴。室内展示的,是自1959年广富林被发现后,考古专家每次发掘研究的记事,国家和上海文物管理部门对广富林文化遗址的命名纪年。
去富林印记展厅,须走上台阶,又下到底层大厅。往下深入时还能触摸到挖掘中,不慎打碎的陶瓦碎片。我的手本能的缩了回来,我感觉我触碰到的是先人们的心跳……
展厅中央,按放着一个大型三脚陶鼎,这是在广富林考古出土的史前文物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陶器,也是广富林民间传说中能够保佑太平、祈福好运的吉祥之物。
沿石级而上,到达观景台,这里能看到富林湖、陈子龙纪念馆等湖光美景。
移步来到广富林遗址核心保护区。放眼望去,百亩良田,阡陌交通、生机勃勃。遗址内有开阔的稻田、碧绿的菜地和累累的硕果,它们是松江水稻文化及果蔬种植的根基;这里保留着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羊圈、鱼塘、茅草亭、大水车……
哦,好一片金光灿灿的稻田啊!美丽自然的田园风光抓住了游人们的眼球,人们纷纷沿着便道下去留影。
农耕区往前就是骨针广场:作为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地标。广场中间竖立起一根象征着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来最多的,具有代表性遗物。骨针作为广富林室外展区的地标,既代表了遗址时光的久远,也象征了富林先人的智慧与勤劳。
放大了的骨针在大地上激起的涟漪,如同脚下一块块铺地大圆石上一轮轮的水波。如果说广富林文化就是这一滴水,那么,在文化的长河里面,它的涟漪又曾经影响了多少文明啊!
秦汉台:骨针广场四周的一组组人物雕像,诉说着一个个历史故事,只可惜对这些史学知识知之甚少,旁边也没有文字说明,想补课也难啊!
另一角是民俗文化建筑群:十九孔桥及园中各种石桥,城隍庙,关帝庙,亭台、水榭。还有已经建成的度假村,雕栏、画栋、长廊。
……
美轮美奂的水中宫殿、栩栩如生的砖雕照壁、
天人合一的徽派建筑、典雅静谧的朵云书院、
正清和雅的禅茶精神、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
智慧勤劳的祖先骨针、雄伟壮观的指路明灯、
矢志不渝的华庭子龙、功德无量的禅师知也……
我驻足回眸凝望:波光粼粼的湖水,包容了漂浮着的屋顶。远古和现代被粉墙黛瓦,圏在祖宗留下的遗址上。
我闭目沉思:广富林给了我们什么?一个声音在耳畔响起:广富林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悠久的历史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