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智能手机:前所未有的大商机、前所未有的大陷阱

(2012-07-12 09:23:23)
标签:

杂谈

摘要:互联网企业生猛跨界,大肆进军智能手机,图的是移动互联的巨大市场。然而,前所未有的大商机背后,掩藏着怎样的大陷阱?谁能真正笑到最后?

过去一年,智能手机成了“聪明人”的新游戏,互联网企业普遍“中招”手机狂躁症。国内,百度、盛大、阿里、网易、360、新浪、腾讯等巨头们或踏入陌生的手机产业链中要做自有品牌,或和手机厂商眉来眼去搞贴牌定制。国际上,连专业气质如此鲜明的FACEBOOK也不甘人后,不惜挖角苹果,急欲自行研发智能手机,以期创造新的营收来源。不仅业内陷入癫狂,业外也争先恐后,各路炒房的、倒画的、挖煤的、卖菜的资本蜂拥而至,连教英语的罗永浩也高调表示要“插一脚”。显见,又一波投资热潮正扑面而来。能让“聪明人”们纷至沓来,其间的巨大利益不言自喻。然而,无限商机背后,掩藏着怎样的陷阱?智能手机又将成为谁的滑铁卢、谁的诺曼底

事实上,智能手机的确有充分理由成为投资新宠:1)移动互联革命势不可挡。谷歌移动总监曾笑言,要说智能手机对烟草业产生了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以前去酒吧时,看到漂亮性感的女孩都在抽着烟喝着酒,现在,清一色拿出手机,或自拍或社交,根本腾不出一只手来夹着烟。显然,当环视四周发现人们已被小小的手机屏幕所捕获时,“中国的移动革命不是即将来临,而是已经到来”,谁轻视移动互联网的颠覆力量谁就将失去未来,顺势而为正是巨头们不惜代价生猛跨界的背后推手。2)生活方式倒逼生产、交易方式变革,商机难以估量。调查显示,50%的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宁可放弃电视,也不愿放弃手机。国外的数据更为惊人,据说40%的用户宁愿丧失嗅觉也不肯放开他们的手机。而85%的中国城市智能手机用户选择用手机观看视频,仅次于沙特的91%,位居世界第二。不仅如此,97%的智能手机用户用手机购物、搜索信息等。智能手机的灵活性、即时性、便利性,开创了新的消费、娱乐、交易方式,既为企业原有存量业务推开了一扇更大的门,如社交网络、广告、搜索等业务移动化,就是原有业务的新拓展。同时,资源配置的再调整与版本升级本身又将创造新的增量,如腾讯的微信业务。3)智能手机空间远未饱和。一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表明自然增长还远未到尽头。另一方面,作为攀比型消费的重要阵地,中国式消费特征将进一步助长智能手机市场的快速膨胀。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为2.52亿左右,新增手机销量为2895万部,同比增长103.7%,稳居全球之首。2011年中国进入智能手机快速增长期,全年销量7000万部,市场占有率约为27%,预计2012年将达到45%。而目前美国是44%,英国51%,日本52%。据爱立信预测,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将超30亿。若以一个用户拥有多部智能手机计算(目前日本23%的用户拥有两部智能机),智能手机及其衍生市场将远超30亿,容量大得惊人,其中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将成为智能手机的最大出货国与核心消费地。这么一个智能手机的热闹大Party,想必是谁也不愿错过的。

然而,前所未有的大商机,往往也预示着前所未有的大陷阱首先,智能手机已是一片“红海”,未来竞争惨烈程度将难以言表。今年一季度,苹果iPhone部门的收益占全球手机行业总利润的73%,三星占26%,仅这两家公司就夺得了手机行业利润的99%,其他为数众多的厂商不得不去拼抢剩下的1%市场利润。鉴于国际品牌占据了中高端,国内企业只能在低端领域厮杀,会令红海更红。此外,外行的蜂拥而至,往往意味着该行业出了问题。目前大量非互联网资本介入,未来必将出现低质低端的恶性竞争。其次,互联网企业的如意算盘将被互联网本质釜底抽薪。互联网公司做手机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真正目标是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借助自有品牌手机实现在移动互联领域“圈地”,从而把自己的用户量做大,以推出更多的应用。“硬件不赚钱、平价卖手机、以服务赚钱,”这正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公司进军手机市场的真正诉求。不少跃跃欲试的互联网企业,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以为裹挟着数量巨大的用户群,如FACEBOOK在全球拥有高达9亿多的用户,只要开发出自有手机,就能深度挖掘用户价值,独揽其增值效益。360、阿里等莫不如此打算。然而,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与包容。若不以用户的需求为导向,而一味嵌入自己的服务,排斥用户追捧的竞争对手的服务,最终只能被用户所抛弃。最后,软硬件企业的基因不同,彼此融合大不易。表面看来智能手机就是互联网加手机,只要在其中一方占据优势,就能乘胜追击,有效实现两者融合,但事实上做软件与做硬件完全不同。即便是最简单的智能手机,也涉及到生产制造、设计、运营、流通与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稍有不慎就会惨遭抛弃。实际上,即使是具备强大技术实力的硬件企业,都难以在变化莫测、产业链复杂的手机产业中永葆“常胜将军”之位(诺基亚几年内从巅峰跌入低谷即是明证),更何况隔行如隔山的软件企业。李开复曾悲观预测,绝大多数做手机的互联网企业都会失败,原因就在于基于免费、开放的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想要打造“爱疯”式高利润封闭产业链几乎是不可能的。其实,这正击中了当下智能机狂潮的命门。

不过,尽管命运难测,无论互联网企业还是其他资本,其对智能机的狂热,背后隐含着整个IT、电信产业的新趋势,即软硬兼容态势,表现为做硬件的企业开始向软件业渗透,以及做软件的向硬件延伸。由硬变软最为典型的即苹果公司,本是硬件企业,硬是开发出自己的软件平台,并将两者完美结合,独霸一方。由软趋硬的,谷歌则是代表。开发安卓系统的谷歌,过去多依靠其他硬件厂商,现也开始自己生产部分终端。又如一贯死守软件开发的微软,最近推出了一款搭载最新WINDOWS系统的平板电脑Surface,以期突破IPAD的垄断封锁。因此,智能手机之所以备受追捧,究其根本,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产业链自我发展、自我延伸的内在需求,与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由实转虚、虚拟经济最终会向实业回归的道理类似。以此视角观察,各大互联网企业对智能手机的热情似乎多了一些“飞蛾扑火”的悲壮。

不过,尽管可能是大陷阱,但如能找到规避陷阱的路径,则抓住商机的概率大增。就目前而言,智能手机成功者的经验显示,这个行业的关键在于要么抓住终端,要么抓住渠道。当下互联网企业虽对终端虎视眈眈,但真正理解何谓“抓住终端”的并不多。所谓抓住终端,并非一定要自己生产或贴牌生产,拥有自有品牌,而是让所有的终端都成为自己的平台。换言之,只要所能提供的服务足够迎合市场需求创新,终端自会主动要求捆绑,反之,即便是自有终端,依然难以生存。回溯历史上数次投资狂热,无论是门户网站、搜索、SP接入还是微博大战,最终胜出者,总是坚持自我优势并发扬光大的老实守成者。想必此次也不例外。换个角度,不管哪些互联网企业会脱颖而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以华为等为代表的中低端民族品牌终端制造商将成为真正的赢家,原因在于相对于高端品牌,这些民族品牌不仅物美价廉,且门槛更低,而搭载成本又低于自制成本,将成为众多互联网企业的新宠。阿里云携手天宇、百度联合长虹等便是如此,而智能手机的价格大战,也使得华为在低端市场的占有率在一年内从7.4%激增至12%。当然,渠道也很重要,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出发点即在与运营商的流量分成。目前运营商处于垄断地位,一时半会儿难以突破。但从长远来看,技术创新之下,未来互联网的新形态或将颠覆手机行业与运营商,智能手机演变为类似对讲机的存在,从而带来商业模式的背景性变化,而这又将掀开革命的新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