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城老事————047无底袜假领子

(2022-07-19 14:52:25)
分类: 老城老事
    中国古代,人们称袜子为“足衣”或“足袋”,意为包裹足部的袋子。“袜”字属于左右结构,左衣右末,指脚底的服饰,最初泛指鞋和袜,后分内外。袜子不但有护脚之用,也是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古代袜子种类繁多,按形制可分为筒袜、裤袜、带袜、分趾袜、光头娃和无底袜等六种。光头袜和无底袜多为缠足妇女所用,即缠足后,用无底的袜子罩在脚上,俗称半袜。又叫无底袜或膝裤。
    国人出门多讲究穿着礼仪。若在大街上见一妇女穿睡衣,光着脚趿拉着一双拖鞋,肯定会膈应。单位里同事跣足赤脚穿双凉鞋也让人腻歪,即使那双鞋是二层牛皮。所以说袜子关乎美观时尚,守礼规范,袜子虽小,体现出对自己对他人的礼貌和尊重。今天的袜子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平常,但在古代可不是那么随便,不是有等级制度差别,而是贫富所致。解放前,老城东南乡有一亲戚家办白事,报丧帖下发,亲朋俱来吊唁。出殡当日,棚祭过后,移灵大路,众亲朋依次进行“路祭”(传统习俗,出殡时,亲友在灵柩或丧车经过的路旁设香烛纸钱以及供品祭奠、祭拜,如果举行路祭者是在出殡队伍中随行的人员之外,那此人此举是表达对亡者的非常崇高之敬意。),街上村里邻里都围在四周观看,人潮汹涌。当时路祭不像现今的改良改革,乃沿用老礼,繁文缛节,礼数多杂,要的就是风光。亲朋祭奠时多“施大礼”,什么“枣核子礼”、“西瓜秧礼”、“三上香礼”,礼越大越繁证明对逝者越亲越近,事主脸上也会光彩很多。不知哪门亲戚的主祭(一个家族年长者,领家族之众主持祭祀者),衣着整齐,黑衣白袜,衣服上还带着折痕,一看就是有事出门才拿出来穿的衣服。主祭率众行至灵前,动作稳重,神态凄然,行礼致哀。当时人声嘈杂,看热闹的都挤在路旁看路祭,场面有些混乱。主祭行礼一半,忽然忘记施礼套路,本该跪下叩头,却鬼差神使站起来作揖打拱,惹得众人耻笑,合着看热闹的不嫌事大,有人竟大声指点起来,弄得主祭站也不是跪也不是,真真地手足无措,满脸通红。弯下腰想跪,又不确定要跪,手无处抓挠,竟伸向脚上的袜子,主祭忘了媳妇没上袜底,抓住袜筒往上一提,袜子一下拉到腿肚上,露出了黑皴皴的脚踝。这下可好,围观人哄堂大笑,主祭人更感觉羞愧难当,礼没施完就退了下去,找一人少的地方整理袜子去了。实际上那时的老百姓平时都不穿袜子,家境使然。遇上走亲访友,才把较为体面的衣服穿上。这事发生时,我祖父在场,给我讲起过,不是笑人穷,说的是主祭临场发挥欠缺这个理。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无底袜前面的无底袜有异。
    凡是年龄在55岁以上的老城人都可能穿过或见过“空壳篓”袄,那年代没什么保暖内衣、毛衣啥的,就连衬衣也很少有人穿,冬天光膀子外穿上棉袄,肉皮即内衣。物资匮乏的年代,买布需要布票,况且就是家里有几尺布票,钱上也紧巴,所以谁有一件衬衣就能成为令人羡慕的奢侈品,因此,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假领子”应运而生。假领子其实是真领子,它还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但只保留了内衣胸部以上的少半部分,不是一件真正的内衣服装,只是一件领子而已。领子在肩膀端处有两个空洞,穿的时候将双臂套进去,便于固定。灰、白、蓝色假领子穿在外衣或者毛衣里面,露出的衣领部分与衬衣完全相同,配以外套,精神饱满,以假乱真
    假领子据说是上海人发明的,这种时髦货很快在全国各地风靡起来。老城流行假领子是在八十年代初期,因为没有花花绿绿的颜色可供选择,男女的假领子都是清一色的白色一个颜色。假领子以“的确良”的材质布料为最佳,里面有了雪白的领子,穿上外套,人格外显得精神,要是有个鸡心领毛衣,外翻的领子立马提高一个档次。假领子看似高大上,穿着矜持,风度翩翩,表面风光,实则寒酸,外套一脱,立现原形,窘态必现。“人靠衣裳马配鞍”,母亲曾用小布头给我做过一件假领子,白色不耐脏,也穿不习惯,还是背心利落,弃置一旁。假领子虽“假”,但能满足人的爱美之心和虚荣心,更何况假领子是那个时代前卫标志和时尚标杆,还真就流行了几年。
    无底袜和假领子,诉说着过往时代的历史,折射出贫穷与追求之间的碰撞和矛盾,记录了面子和内里两者的融合与争斗,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令人难忘的片段。

老城老事————047无底袜假领子

老城老事————047无底袜假领子

老城老事————047无底袜假领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骑长垣访圣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