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河相伴的村庄-----坝头

民国初期,政局动荡,社会混乱,治河经费严重不足,黄河河防工程残破不堪,下游水灾严重,大堤、民埝决口不断。1913年(民国2年)夏,濮阳土匪刘春明为抗拒官兵追剿,在习城西面的双合岭,悍然扒开民埝,黄河决口,泛水流向东北,濮阳、范县、寿张等地遭殃。当时决口口门不宽,流势平缓,本不难堵合,可北洋政府忙于争权夺利,无暇顾及,直到次年秋,袁世凯才任命徐世昌之弟徐世光负责双合岭堵口。12月,徐世光带人到习城,着手堵口事宜。1915年开工后,建正坝、边坝及合龙施工,实施各类相关工程,转折反复,合龙后又决口,决口宽达2公里,直到8月才复堵合龙,可谓困难重重,挫折连连,一言难尽。双合岭堵口,工程浩繁,开支巨大,共修做秸料埽体40.49万立方米,用秸料3040万公斤、木桩18.24万根、麻绳料91.22万公斤。整个工程耗费大洋321.1万余元。人力方面,徐世光从山东河防营调官兵1300余名及冀南官兵700余名进驻堵口工地协防维持,组织了民夫4万人以工代赈。堵口现场人声鼎沸,牛叫马嘶,不难想象,当时施工时的热闹繁忙景象。施工不但需要物料,且工程中几万人的生活所需也要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提供,慢慢地,在靠近双合岭西几公里的黄河大堤北侧逐渐形成了一个集市,有人在此盖了商铺经商,有些则是游商,集市与工程共存。双合岭合龙完工后,又有一些参与堵口的人员在此定居,集市发展成村庄,因村子紧邻大坝,取名坝头。
坝头村紧靠黄河大堤,离黄河不过4里之遥,村子里就能听见黄河水的流淌声。初闻坝头,从坝头羊肉汤始,坝头有回民,羊肉汤有名。曾几次在市内和东明黄河大桥北喝坝头羊肉汤。最难忘的是一次骑车,骑友忘尘慷慨安排,既深入到坝头村里,又品尝到坝头羊肉汤。一口大锅里不停翻滚着的白汤来自羊骨,羊骨、羊肉、羊杂、羊血一锅煮,滚出鲜香的味道。食客喝羊肉汤,说与店家所需,店主切羊肉羊杂上称约出分量,放入罩虑在一直开着羊汤锅里置两分钟倒在碗里,浇羊汤加香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羊汤就能冲击人的味蕾和脾胃。
坝头归濮阳县郎中乡辖,乡政府不在郎中集却安在坝头,我想,这也是看好坝头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的原因之一吧。
参考消息:民埝和临黄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