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上的回味——肉盒

(2019-05-21 16:07:32)
标签:

美食

分类: 食为天

按骑友大河的话说,今后骑车不论路途远近,有特色小吃就好。大河不管在骑行境界,还是骑行频次和强度上,无人能出其左右。可论起吃来,我们的理念倒很相近。150公里以内的骑路已曾骑过多遍,点线上的景物再看无新奇可言,再赘述附近骑车时的细枝末节更会让人乏味。将兴趣聚焦在各处的美食上,以补骑车时的无趣,看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了。说到吃上的特色,很容易让人想起大名。同城龙骑士发帖骑大名,那就大名吧。帖子里涉及的大名天主教堂在大名东街,骑队很自然地从大名南环来到南门,午餐选择了南关的清真饭馆,主食就是肉盒。

“下铺上盖”拢二归一为合,把和好的面粘弄在一起,就成了盒子一样的容器,各种肉馅“装”在盒子里,加热成熟,即是肉盒。初识肉盒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濮阳老城四牌楼下的肉盒摊,焦香鲜美的味道一食过后便深植于心,至今不忘。肉盒的肉馅以猪肉为主,若取用羊肉、牛肉更能体现肉类物质的鲜香。肉盒做法简单,把和好的面团擀成一个薄圆片,包上馅儿,然后在油案上拍成圆形或者椭圆形,放入平底锅中用油煎炸即成。肉盒的加工无论是油炸还是煎熟,在豫北、鲁西、冀南等华北地区都有广泛的受众。即使在食品丰富的今天,吃上两个肉盒绝对唇齿留香,心满意足。寒冷的冬季里,配上一碗热腾腾的胡辣汤或者豆沫,即解馋解饱又抵御寒冷,深得百姓喜爱

 

大多数的老城往往积攒延传了让人津津乐道又持久弥坚地熟悉和习惯的味道,濮阳如此,大名也一样。大名从唐宋时期开始,就回族聚集,今天的大名县,已经是一个在中原一带有名的回族聚地了。尤其在大名南关,回民更多,据说这里有95%的居民都是回族,成为大名三大回族聚居地之首。在大名,二毛烧鸡、烧麦、喜果子、豆沫等都是极有名气的清真美食,肉盒也是人们口口相传的一种。

大名肉盒个大皮薄,肉厚而松软,外焦里嫩,当地人称其为肉饼。其实在很多回民饭馆里,都将肉盒称为肉饼,这也是一种习惯使然。大名肉饼历史悠久,虽说是回族传统小吃,却极其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大名肉盒的前身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突厥饼,因突厥游牧民族牛羊肉充足而面食少,在招待客人时特做成薄皮儿的肉馅饼以示热情。后来,这种做饼的方法传到古代少数民族的回鹘及回回地区,唐代文化交流频繁与民族大融合传入中原,宋代时肉饼传入大名城。元代有位专负责皇帝营养饮食的太医忽思慧,撰写了一部《饮膳正要》,记载了许多美食佳肴,其中就有肉饼,也就是羊肉饼的前身“精羊肉十斤,去脂膜、筋,捶为泥;哈昔泥三钱;胡椒二两;荜拨一两;芫荽末一两。右件,用盐调和匀,捻饼,入小油锅煎炸。”肉饼至清代进入鼎盛,民国时期城内大量商贩制作出售。

大名清真肉盒以羊肉、牛肉,牛肉盒味道最为独特。案板上和好的面及一个个团成丸子的牛肉丸,面是半发半烫,牛肉丸已加了葱姜等作料,少油轻煎,至半熟时,将面皮划口,灌入鸡蛋液,肉盒多了复合的味道。肉盒色泽金黄,外焦里嫩,肉质细,汤汁滑润,热吃最佳

清真美食不但是回族的家常,也逐渐为其他民众所喜爱,骑到大名,席间不仅品尝到了肉盒的鲜美,那盘芝麻羊肉又勾起了对大名清真美食的究探欲望。走在大名十字老街,上次品尝过的街角那家肉盒店已关门歇业,飘着腾腾热气的羊肉包子铺也不知去向,顺便称上两斤清真“喜果子”带回,以充实骑路的单调。

大名好吃的东西不少,肉盒是其一,羊肉包、芝麻焦烧饼,羊肉卤馓等都能让人一饱口福,如想解馋,还得再来。

后话:2019年4月14日,随龙骑士骑大名,行150公里,a费27.5元.


舌尖上的回味——肉盒

舌尖上的回味——肉盒

舌尖上的回味——肉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梁殿冉闵园
后一篇:再走浚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