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鱼儿飞翔在空中
鱼儿飞翔在空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39
  • 关注人气: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市教学案例一等奖——数学使生活更加精彩

(2014-09-09 08:16:32)
标签:

转载

分类: 教学空间
学习了!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0480ZH00SIGT.gif

数学使生活更加精彩

                    ——《可能性》教学案例及反思

   新沙路小学   熊文蓉

 

 

[背景导读]

    《可能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课时。它是数学教材中新增加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使学生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不确定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和同伴交换想法。

    “可能性” 是“统计与概率”领域内容,统计初步知识在低年段虽已涉及, 但“可能性”的内容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重要基础。 “可能性”问题在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将它抽象出来用于教学,学生初次接触感到比较陌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缺乏对不确定事件的丰富体验,学生较难建立这一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大量观察、猜测、实验、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丰富对随机现象的体验,突破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建立不确定现象这一全新的观念。

 

[课堂写真]

   [片段一]故事情境,激趣导入。

   展示课件:《喜羊羊和灰太狼》(课件简介:可恶的灰太狼用诡计捉住了善良的喜羊羊,正和红太郎商量怎样吃了喜羊羊。)

   喜羊羊对灰太狼大声喊到:“灰太狼,你这样吃了我不公平,咱们来个公平交易用抽签定生死,怎么样?”

   灰太狼说:“你又想玩什么花招,什么抽签定生死啊?”

   喜羊羊说:“你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两张纸条,一张写上生,另一张写上死。如果我抽到生,你就放了我;如果我抽到死,那是天意,我就任由你宰割!”

   灰太狼一天连叫:“有意思,有意思,就这样办!”

   师:同学们,如果灰太狼这样做了,喜羊羊的命运会怎样呢?(贴出可能)

   生1:我觉得喜羊羊还是会死,因为灰太狼很会耍赖!

   生2:我觉得喜羊羊不会死,因为它每次都成功逃跑了的。

   生3:我觉得喜羊羊可能死,也可能不死。因为要是游戏很公平的话,喜羊羊抽到生它就可以活,要是抽到死,它就只有死了,都有可能。

   师:你很棒,考虑问题很全面。

   师:我也赞成同学们的意见,在没有抽签之前,我们无法断定结果,只能猜测,喜羊羊“可能”生,也“可能”死。咱们继续往下看吧!

(课件继续演示故事,同学们紧张的看着。)

   坏心眼的灰太狼一心想吃掉喜羊羊,他在两张纸条上都写上了“死”。

   师:同学们,这时喜羊羊的命运又会怎样呢?

   生1:喜羊羊肯定得死。

   生2:喜羊羊只有死了。

   生3:喜羊羊必死无疑。

   师:现在喜羊羊“一定”得死了,还有转机吗?

(课件继续演示,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出奇的安静。)

   灰太狼拿着盒子让喜羊羊去抽。喜羊羊问:“灰太狼,你说话可要算数啊!”灰太狼想着喜羊羊一定是死,便满口答应了。于是喜羊羊从盒子里任意的拿了一张纸条,一下吞进了肚里,灰太狼一看,傻眼了,急忙叫道:“你,你,你这是干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回事吗?

   生:喜羊羊吞下了其中一张纸条,剩下的那张就是和它相反的,剩下的只会是死签,那说明它吞下的就是生签,它就不会死了。

   师:同学们,这时候喜羊羊还可能死吗,谁能肯定的告诉我们?

   生:不可能!

(同学们禁不住的大叫:“哇塞”、“好聪明啊” ……有的学生还鼓起掌来,气氛活跃了。)

   师:聪明的喜羊羊用自己的智慧把可能死到一定死,变成最后的不可能死,再一次战胜了灰太狼。可能、一定、不可能是判断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三种情况,这节课,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竞赛,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反思]

   我没有使用课本上出示“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景,而是根据学生喜欢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制作了一个喜羊羊战胜灰太狼的故事引入,把静止的画面趣味化,生动化。学生在观看动画片时兴趣高涨,气氛热烈。当最后喜羊羊终于得救时,同学们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悦心情,希望自己能和喜羊羊一样的聪明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认真努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这一情境的创设,不仅使学生对“一定”、“可能”、“不可能”有了初步感受,而且能领悟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片段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摸球的游戏:

   1、活动一:摸球,体验“可能”(盒里装3个白3个黄)

   规则:小组1人摸一次球,记住自己摸的球的颜色,再放回盒子。把盒子摇一摇,再请另一个同学摸。

指名学生回答,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2、活动二:有奖摸球,体验“一定”“不可能”(盒内装10个白球)

   师:刚才同学们摸球了,有趣吗?
  师:你们还想摸吗?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盒子)玩具商店的老板正

举行摸球有奖活动,如果你在盒子里摸出了白球就谢谢惠顾,没有奖品;如果你摸出的是黄球,将会得到这个奖品(出示奖品)。谁想上来试试自己的运气?
  (指名一男生到讲台前来摸球,他的手刚要从盒子里拿出来却被老师按住。)
  师:他摸的是什么球?(让学生猜测)
  师:他用上了“可能”这个词,真好!请你拿出来吧。
  师:(再指名一女生)这一次摸到黄球了吗?(停顿,让孩子们在脑子里猜测)好,请拿出来。
  师:(再指名一男生)他能得到这个奖品吗?(他摸到的还是白球。孩子们有些骚动。)
  师:还想摸吗?(还是会有不少孩子举起了手。)
  师:有没有人有意见?有没有想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盒子里都是白球)

师:真的吗?你想知道真正是怎样的吗?
  (教师打开盒子,让学生看到了10个白球,众生哗然。教师将球一个

一个拿出来,最后将盒子倒扣过来,孩子们都笑了。也许有学生的声音:“上当了!”)
  师:上当了?是,这是玩具店老板搞促销的活动,为了吸引大家去商店购物。这个盒子里面装的都是白球,可能摸出黄球吗?
  师:从这个盒子里面摸出一个球----(估计学生会说出一定是白球)

   3、为什么大家从小组的盒子里能摸到白球,或黄球呢?(再次明白“可能”)

   师:你猜盒子里装有什么球? 再打开盒子验证。

   当盒子里有两种颜色的球时,我们摸出的可能是其中的一种。

   4、修改玩具店老板的摸奖盒中的球,再次摸奖游戏体验“可能”。

   虽然这只是商店的促销活动,但这是不公平的欺骗行为,你们觉得怎样改变一下就合理了呢?(让中奖成为可能)

  [反思]

   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收获:1.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开始教学时,是让学生经过三次摸球活动,分别体验出“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活动多了,学生会了,但是时间总是不够,经过这样调整,学生在二次活动中就能体验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重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活动的目的,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2.对比学习,拓展思维。学生在经历可能摸出两种颜色小球的活动之后,很容易地认为继续的游戏也是会有两种情况出现的,结果通过实验却发现在只有一种颜色球的盒子里时不可能摸出另外一种颜色的。两次活动形成强烈的对比,学生也加深了对生活中游戏不公平性的认识。如此教学,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明化,将严谨的数学生活化。肯定了学生的成绩,拓展了学生的思维。3.加强合作,体验成功。在本课的学习中,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让学生自己去交流,讨论,我只充当了一个旁听者,参与者,真正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空间,从而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进步的目的,让学生体验出学习是快乐的,思索是快乐的。

   [片段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引导学生判断:“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一定”、“不可能”和“可能”来判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下面我们就来判断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一定会发生,哪些情况不可能会发生,还有哪些情况可能会发生。并用最简洁的话来表达。请看大屏幕。

(电脑演示课件:例题2)

   师: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吗?你们是怎样理解的。

   生1:我们小组认为每天都有人出生是一定的。因为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世界上一定每天都有人出生。

   师:有道理。

   生2:我也这样认为,世界那么大,有好多国家,如果我们中国这一天没有人出生,外国也会有人出生呀!

   生3:我不相信每天都有人出生,说不定有一天正好没有人出生,那不就说明每天出生就是不正确的。只能说是可能每天都有人出生。

   师:你说的也有道理。

   生4:我也认为不可能每天都有人出生,如果那样的话,我们的生日就是一天连着一天,每天都有人过生日了。

   师:是呀,从人的生日也可以看出每天出生的情况,那你们调查过人的生日吗?

   生:没有。

   师:我们没有调查过,所以不能肯定,也只能猜测。

   生5:老师,我妈妈的医院每天都有人出生,所以我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当然每天都有人出生了,而且一定有人出生。

   师:你很棒,能从自己身边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生6:我觉得每天都有人出生是一定的,因为我在电视上看过,世界上每小时都有人死亡,所以每天都有人出生。(学生们听到死亡,有的做着怪动作,显得很恐惧的样子。)

   师:你也很棒,能从新闻中来推断。人有出生就有死亡,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人生短暂,在我们活着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对吗?(对)

   师: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也都有可能,像遇到这种我们不能确定的问题,就要查找相关资料,用事实来说话。最近,老师在人口世界网站查到一些消息,和同学们一起看看。

   出示资料:全世界每秒钟大约出生4.3人,每分钟大约出生259人,每小时大约出生15540人,每天大约出生36.5万人。

   师:同学们,一秒钟的时间,(语气放慢)就在我们眨眼之间就有2个到3个新生儿出生,你们想想每小时有多少新生儿出生,每天有多少新生儿出生呢?那么每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是一定的吗?

   生:是一定的。

   [反思]

   这一环节,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己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在这里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没有直接下结论,而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交流、辩论,在老师的鼓励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你看,有的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事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有的用新闻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真是小脑袋,大世界。

 

[教学反思]

    新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这堂课中,教师始终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交流,感受学习的乐趣,体验探索的成功,锻炼了数学思维的发展。也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启示: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利用现在教学手段将静止的画面生动化,趣味化,情境化,生活化。创设一个喜羊羊智斗灰太狼的故事引入,学生在观看故事时完全进入了活动,融入了课堂。又如在判断“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尊重学生的意见,在无法说明谁的说法正确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查询资料,来说明在学习中要实事求是,要用事实说话。也鼓励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来积极探索,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渗透数学思想。

   “授人鱼,不如授人于渔”。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结果,忽视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没有主动性。而新课程就是关注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取的是一种能力和方法,炼就的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意识。在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摸球游戏中去感悟现实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去解答现实世界中可能性的问题,去发现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问题。

   三、发挥小组合作优势,改变教学评价,培养创新意识。

   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突出小组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例题中,教师让学生汇报小组意见,教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微笑的点头,一句真切的赞扬都能让学生信心倍增,思维活跃。让我们惊喜地看到智慧的火花在闪现,创新的思维在蔓延。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