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的组织方法及策略(二)
(2016-04-11 15:45:02)绘本教学必须要关注的三个要素:故事情节、画面和儿童。教师必须事先挖掘绘本故事的内涵,结合故事的发展脉络,联系儿童的实际生活,用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语言表达出来,并适时引导他们思考。同时,绘本教学,还要关注一个“绘”字,即抓住绘本的视觉元素,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引导儿童仔细观察故事画面。一方面可以帮助儿童在听的过程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另一方面可以借图片内容进一步烘托故事主题。
绘本教学的目标:(即三要三不要)
(一)怎样选择绘本?
1、要根据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合的绘本。
2、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
3、为幼儿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定的挑战。
4、画面和颜色也是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颜色应是鲜明的,布局应是简单整齐的。如:故事的讲述形式或采用重复的结构方式、或情节与情节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这样的读本就便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二)教师怎样研读绘本?
这里我要特别讲一下:
我们应该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等思维效应,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有许多绘本,它的结构非常特殊,如《獾的美餐》,它是两条线索(獾外出寻找美食和躲到獾家的客人)平行前进、巧妙交织,对于这样趣味性强、寓意深刻、富有教育价值的绘本,我们更应该细细推敲、反复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