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10/mw690/0037hOcGty6JYjkJhXza9
曲辕犁构造示意图
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陕西三原贞观时期李寿墓壁画上的牛耕图,以及敦煌壁画晚唐时的牛耕图,犁辕都是弯曲的,说明许多地方广泛采用了曲辕犁。晚唐时的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1.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2.增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插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插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3.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摘自网络)
前一篇:欢迎您在新浪博客安家
后一篇:【2015發現上海】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