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http://s10/mw690/0027mk9Hgy6E2lpBTbbd9&690
2012年7月,我在博文《百岁学人周有光》里,曾为参与拟定《汉语拼音方案》的著名语言学家、文字学家以106岁高龄上网写博拍案称奇,也为周先生1956年所写《新陋室铭》的淡泊乐观折服。今天,浏览“周有光文化博客”,又不由得再一次对周先生肃然起敬。
肃然起敬的是:百岁高龄的周先生仍然致力于祖国语文现代化,他的开博感言,就直入汉语拼音的推广。他说:
“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根深蒂固,不可替代。”“我们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汉字,做很多汉字不能做的工作,不是代替汉字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中文汉字数万,常用汉字不过三千。常用汉字数千,汉语音节不过五百。汉语音节数百,汉语声韵不过五十九音(21个声母+38个韵母)。汉语声韵五十九音,亦不过《采桑》《捕鱼》“诗两首”。故有:“字数万,乾坤经纬,四十一朝,凝聚炎黄精华。”“诗两首,阴阳上去,五十九音,囊括汉语声韵。”纵观古今:文言尽是“之乎者也”,白话不外“的了吗呢”。愿“汉语拼音”和“声韵两诗”,给你带来启迪和帮助。
下面就是周先生创作的“声韵诗”两首:
ch
f
en
er
ang
ü
我推测,《采桑》脱胎于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而《捕鱼》则来自于《捕鱼歌》:“人远江空夜,浪滑一舟轻,网罩波心月,竿穿水面云,儿咏唉唷调,橹和嗳啊声,鱼虾留瓮内,快活四时春”。周老已在评论回复中简单说明,把“儿咏唉唷调,橹和嗳啊声,”这一句改放在笫二段,是为呼应第一段:远近声色,一静一动,富有诗意。第四段的“鱼虾”呼应第三段的“网罩”,寄意“声韵诗两首”囊括“网罩”了汉语声韵的“波心月”。借此,汉语发音视为“鱼虾”,已全“留瓮内”。同时亦考虑到韵尾“轻声云春”韵律的对应。
有意思的是,短短两首小诗,竟然囊括了汉语拼音所有的声母和韵母。可以想见,周先生的才思之高深、创作之艰辛。
2010年,周先生出版了《朝闻道集》,“华夏思古、读史纪实、文化演进、语文探新、笔尖畅想”等五辑的39篇文章中,有23篇是百岁之后的新作;周先生以“终身教育、百岁自学”作为末篇,更彰显了这位世纪老人孜孜以求、探索真理的精神。面对这样的前辈,能不肃然起敬吗?
最后,谨以周有光先生的锦言自勉:
学而不思则盲,思而不学则聋。
只有清算过去,方能开创未来,华夏文化任重道远。
21世纪人的座右铭是:了解过去,开创未来,历史进退,匹夫有责。
迷信时代要过去了,盲从时代要过去了,现在是独立思考、择善而从、不拘一格、奋力求进的“与时俱进”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