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从12岁开始写小说,17岁开始写网络小说。
全职从业五六年来,为了提升综合实力,我几乎干遍了网文行业的所有工种。
但对于内容近乎偏执的热爱,从未改变。
一直以来,常常喜欢和那些从业十年以上的资深编辑交流心得。
今天想结合那些交流心得和自己从业的一点心得和大家浅谈一下: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网文编辑。
对作者的责任心是作为编辑的基本素养。
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因为销售合作伙伴的政策变化,老板想砍掉公司的网文业务,
甚至,不想支付作者的稿费。
时任内容负责人的我,才18岁,也是年少轻狂,一怒之下在办公室和老板拍桌子要稿费。
最后稿费是发下来了,也为我后来被驱逐出公司埋下了伏笔。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私人企业,日更作品数250本以上。
我感恩作者的信任,我必须尽最大的努力的不辜负。
第二份工作,我选择了一个有背景的网站做编辑,至少觉得不会再出现不发稿费的情况。
那个网站没有流量,我只是个小编辑,没法做流量,也没法给作者在第三方运营作品。
我能做的,只是给作者争取他们应得的基本稿费。
可我想做更多,后来,我坚持每周给我手下的签约作者讲一次课。
其实各家网站的基础稿费都差不多,相比选择基础稿费高的网站,很多新人作者其实更需要学习。
我只是希望,他们越写越好,就算将来不在这家网站了,他们也能不难以启齿地说,曾经是我的作者。
两年多前,我去一个作者的家乡游玩,他向他的亲戚介绍我说,这是我的编辑,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然而现在的很多编辑,越来越像拉皮条和客服的结合体,把签约只是当做一个工作任务,每日机械地解决作者的基础问题。
我时常在想,一个作者写完一本网络小说,少则三个月,多则好几年。
他们选择一个网站,一个编辑,其实付出很大的决心,我们怎能负他们?
要相信,做好内容一定有方法论。
大多数编辑入行其实都仅仅是带着喜欢看小说,或者写过小说的经历入行的。
其实那是一个很不错的基本功。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喜欢看或者喜欢写的类型。
在带作者时,喜欢的类型因为看了很多,口味越来越刁,觉得好多作品看不进去。
不喜欢的类型,强迫自己去看时,或是觉得不好看看不下去,或是觉得很稀奇什么都好看。
但如果连这第一步都迈不出去,那么干脆早点转行好了。
大多数新入行编辑的学习思路都是,什么内容能出成绩,就去看什么内容。
其实不妨先这样,把你喜欢看且已经看完的小说,都整理出来进行对比分析。
粗到类型、文风、核心元素,细到人物设定、主线,再细到章末处理方式、上架处理方式、情节处理方式等。
寻找其中的不同点和共同点,你会发现,类型和文风的搭配很重要,核心元素和时下用户的关注点很接近。
情节处理方式有相同点和共同点,比如信息不对称,欲扬先抑,用户关注点的节奏把握的手法,几乎都有用到。
因为看一部完整的小说比较费时间,以前的阅读经历一定要好好利用起来。
其实内容并非那么虚无缥缈,做好内容是有方法论。
比如怎么判断一本小说灌不灌水,把环境、设定说明之类描写去掉,看看情节推进了多少就行。
再比如怎么给一本小说找一个上架节点,两个办法,一个是找到读者最大的关注点,在关注点即将质变的时候卡住。
或者是,对读者的每一个关注点都进行卡章处理,然后让作者正常写,继续免费。
最后看哪一章的阅读人数最多,把它设为上架节点。
新入行的编辑推荐第二种方法,当自己水平还不是很够的时候,多学会用一些辅助工具来保证成功率。
再比如到底编辑该跟一本书到多少字,才能保证一本书尽量不扑,答案是大约三十万字左右,情节刚好全部展开,读者入戏。
等等等,问题数不胜数,但只要能找出问题,必然有解决的方法。
带着已知的问题工作不去解决,是对内容的不负责任。连问题都找不到,那便是可悲。
如果不带着方法论做内容,那就是碰运气,完全靠着作者的实力。如果靠作者的实力就可以,那还要编辑干什么,每个网站多弄几个客服不就可以?
持之以恒是一切的基础。
前不久,有个从业十年以上的资深编辑与我回忆,他们当初是怎么做内容做到全国前三的。
他们从来不招聘有经验的编辑,因为比起经验,他们觉得对内容最纯洁的热情更为重要。
在网站内容最巅峰的那几年,每周都会开内容分享会,让编辑对内容感兴趣,让编辑学到东西。
同时,对于有慧根的作者,主编常常与他们深夜电话讨论情节好几个小时。
甚至某些作者开新书时,包吃包住包路费来公司,面对面讨论新书的构思。
据说他们那几年手写的作品构思,能放满好几个书柜。
那才是真正做内容的氛围啊。
行业的爆发式发展,对从业者供不应求,导致人才断层,浮躁充斥着整个圈子。
别说总结内容,和作者讨论内容,现在很多编辑甚至连内容都看不了几章。
有一年我做运营时,为了保持对内容的判断热度,我向公司申请了签约权限。
因为上班的时候没时间跟书,地铁信号又不好,我就把签约作者的书的TXT放到手机里,在上下班地铁上的两个小时阅读。
再好的学习方法,遇到困难就放弃,也不会有任何用处。
我多希望以后的那些行业聚会,大家不要只是喝酒打牌巴结关系,大家能好好聊聊内容。
如果不热爱,就别入这个坑。
任何行业被资本追捧,空间尚存的时候,对废材的容忍度都是暂时巨大的。
激情过后,迟早会回归平静,留下来的肯定都是人才。
就算哪天这个行业真的死了,连网文内容这么复杂变量这么多的东西都能解析清楚,干什么不行?
然而,废材,浪费的不过是自己的青春。
要把它解析清楚,没有对它的热爱是绝对无法坚持的。
真正喜欢内容的时候,身上一定会有光。
他遇到资深编辑,不会首先想到喝酒后打牌巴结关系,而是问问他们对做内容有什么心得。
他们在做内容的时候,会潜意识地去研究怎么做得更好。
我17岁第一次写网络小说时就发现把人物对话放在章末,出场人物的介绍放到下一章章首的小技巧,
就能把读者撩得不要不要的。然后我就知道要把每一章的结
束都当做上架节点来对待,就能增加追更。
只要你走心,而不是只走眼,一定能做好内容。
我并不认为靠我这个微不足道的人的只言片语,就可以唤醒整个行业。
我只希望今天这个文章被圈内尽量多人的看到,让好编辑越来越多,让这个行业越活越久。
来源:奇啦网文圈
-作者-
韩子笑,”网文招聘“创办人、专栏作者,磨铁文学副总经理。著有《致青春:你还在写小说吗?》《我们的每一次提高,就是克服自己。》、《你为什么要来北京?》、《你所在的公司真的好吗?(网文圈深度好文)》、《哪有什么不遇伯乐,不过是你废材一个。》《韩子笑:我为什么不去创业?》《谁荼毒了网文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