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2014-02-20 15:40:54)
标签:
教学学习研究教育 |
分类: 教坛新秀 |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及其应用
复习课是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种课型,它是对已学内容的回顾、应用,是更高层次的概括、系统化。通过复习,以达到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熟练技能,提炼方法及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将结合具体实践谈谈我在复习课上的一点心得。
在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洋思模式开展教学时,为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不断的摸索,尝试着寻找一种可行、高效的模式。
一、
创设情境—-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综合运用----当堂检测
先学后教 (学生自学,交流展示,教师后教)
二、
(一)、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安排,以达到启发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
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史、数学家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第18章勾股定理复习课,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商高定理”、 “毕达哥拉斯定理”、“百牛定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进步凝聚了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的智慧与心血,激发学生探索意识和求知欲望。
创设情境要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背景。如复习第17章反比例函数时,提问: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的反比例关系,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实例吗?
(二)、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
新授课阶段的学习是分散的、相对独立的,一些知识也比较零散的。在复习课上,我们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重难点,编写复习回顾问题,以备学生课前复习使用。如勾股定理复习课,为了使学生理解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灵活的应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编写以下几个问题: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长有什么关系?找一个实际问题并用勾股定理解决。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就能判断它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你能举个例子吗? 3、如果一个命题成立,它的逆命题一定成立吗?请举例说明。这几个问题虽没有直接问什么是勾股定理及逆定理,没有直接出具体问题计算,但学生在课前完成这几个开放性问题时,都有考虑到。通过这三个问题,可以考察学生掌握的具体情况。课堂上,学生就课前复习情况交流、展示,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
(三)、综合运用
综合运用就是学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教师要精心设计习题,习题要由易到难,既要注意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
例如勾股定理复习课共设计了5个问题。第1—2题考查基础,力争人人掌握;3—4题是综合运用,3题需要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4题使学生体会方程思想;第5题是拓广探索,使学生体会展开思想。从而使学生掌握一些解题技巧,如我们知道勾股定理的使用范围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要注意直角三角形的条件,必要时要创造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当无法已知两边求第三边时,应采用间接求法:灵活地寻找题中的等量关系,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几何体的表面路径最短的问题,一般展开表面成平面,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及勾股定理求解。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采用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再小组讨论,交流展示,通过兵教兵、教师适时指引点评的方式,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引导工作。
(四)、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同时也是一个反馈补救的过程。要求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习题,一般要保证15分钟时间,教师编写习题时要考虑习题的数量和时间,注意题目的灵活性和典型性,突出重点。可以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选做题的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适合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挑战,有激励作用,注重了分层教育。一般教师只给问题的结果,不给解题的过程,启发学生思维。
如勾股定理复习课,检测题共设计了3道。其中第1—2题是必做题,面向每一位学生;3题是拓广探索,综合性强,难度较大,设计为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