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龙厨子

(2024-04-07 10:55:59)
标签:

赊店

传奇

小小说

分类: 小小说

龙厨子

     王振东

 

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儿。听说周府又招厨子了,龙三决定前去试活儿。龙三是个乡下厨子。

试活儿,赊店一带的俗语,意为东家在正式雇佣前,先试一试被雇人的手艺。若得到认可,留下,反之走人。

周家开有数十家店铺,在赊店是大户,吃的喝的用的都极为讲究。单说入口的,主食有蒸馍水饺干饭手擀面,副食有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喝的酒,有茅台汾酒剑南春永隆统;品的茶,有普洱毛尖碧螺春铁观音……顿顿不重样,天天有翻新!选个厨子,像皇帝选美一样挑剔,不是嫌红案不行,就是白案不中,干的时间,长不过俩月,短则只有一天。时间久了,厨子们望而却步,没人愿意再去应聘。为此,周家只好提高工钱。不是有句话,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吗?龙三就是奔着高工钱去的,他要赚钱为生病的母亲治病。

曾在周府干过的一个厨子提醒龙三,周家人不好伺候,要他当心。果不其然,龙三还没掂刀拿勺,小莲和喜儿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

小莲、喜儿是谁?周老爷的两房姨太太。平时二人除了争风吃醋,就是争强斗狠,不分出输赢决不罢休。比如,这个要吃酸的,那个一定吃辣的;这个要吃鸡,那个一定吃鸭。周老爷两个都宠,啥事都由着她俩。这可苦了厨子,不能同时满足两个女人的要求,只得卷铺盖走人。

小莲眼皮一翻,吐出一个瓜子皮:“厨子,敢来我们周家挣钱,知道什么是红案吗?”

笑话儿!我龙三做了二十年厨子,怎会不知道什么是红案?但这词儿从一个姨太太口中说出,他却没想到,便不卑不亢道:“红案就是菜肴烹饪,包括切菜、切肉、装碗、拼盘及烹调成菜的全部流程。方法是:炒、焖、煎、熘、烩、烹、炸、熬、氽、炖……”

“说得头头是道,那你的手艺咋样?”

“我说中,你又没亲眼看见,会信?是骡子是马,遛遛就知道了。”

“那红案里边的炉子、墩子、笼锅、水案、冷碟等,你一个人干得过来?”

“干得过来。平时乡下待大客,十桌八桌都是我一人干的。”

小莲还要“考”下去,一旁的喜儿把话截走了:“厨子,你说你红案中,那白案呢?”

龙三则胸有成竹:“乡村厨子都是红案白案一起端,当然也中。再说,白案无非就是蒸蒸馍,擀面条,包饺子,烙油饼这些活儿。”

“哟,口气还不小哩。”

“口说无凭,一试就知道了。”

两个姨太太的下马威没有震住龙三,倒是龙三的厨艺得到了周老爷的认可。按说龙三可以安安生生在周府干下去了,可是不久就起了波澜。

这天,龙三起五更发好面,准备中午蒸蒸馍。龙三做的蒸馍,面发得稍硬,揉的遍数多。出锅不缩,松软弹牙,香甜筋道,一层一层的,就像揉摞在一起的烙馍。无需任何菜肴作料,慢慢咀嚼,那新鲜的麦香味便在你的唇齿间弥漫开来。平时只吃一个的人,吃了两个,竟还想吃。小晌午时,龙三已经把馍揉好,在笼屉里“长”着。突然,小莲冲进厨房,冲龙三说:“厨子,饿死我了,我要吃蒸馍!”

龙三赶紧回道:“二太太稍等,我这就蒸。”

话音刚落,喜儿小旋风似的钻入厨房,嚷嚷道:“我不吃蒸馍,我吃发面锅盔。”

发面锅盔,碗口大小,一寸厚薄,两面金黄,吃着焦香。龙三炕的锅盔也是一绝。

“刚好还剩一块面,我把蒸馍上锅,就给三太太炕锅盔。”龙三谁也不敢得罪,马上应到。

“不中,我现在就吃锅盔。”喜儿霸道地说。

“三太太,眼看就晌午了,我得先为大家做饭哪。”

“这我不管,我就吃焦锅盔。”

吵嚷声惊动了周老爷,走进厨房察看究竟。一进厨房,小莲就缠上了他:“老爷,我要吃蒸馍!”

喜儿也不示弱,上前扯着周老爷的胳膊:“老爷,我要吃焦锅盔!”

周老爷笑嘻嘻地拍了拍两个姨太太的头,冷着脸对龙三说:“你是周家花大钱雇来的,周家人无论提什么要求,你都得满足。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午饭必须让两位太太吃上自己想吃的东西,不然的话,卷铺盖滚蛋。”

强人所难也就算了,你周老爷凭什么侮辱人?就凭你手里有银子?龙三心里那个气啊,想一走了之。可转念一想,不能走,家里正需要钱,更关键的是不能让周老爷看不起咱穷苦人。再说,蒸馍、锅盔都是面做的,能有多难?桌席上的好多菜不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吗?

其实在两个姨太太争执的时候,蒸馍、锅盔的影子就在龙三的脑子里不停地翻转:如果把锅盔面坯擀厚点儿,贴在添了水的锅边,蒸熟后,就会上面暄腾,下面焦黄,这不就同时满足了两个姨太太的要求吗?

一试,还真成功了!

饭桌上,小莲、喜儿吃得十分开心。她俩一开心,周老爷就高兴,当场拍板给龙三涨工钱。

可谁也没想到,吃过午饭,龙三就辞职不干了。周老爷再三挽留,龙三也没答应。临走,龙三撂给他一句话:“我龙三虽然穷,但决不会让人侮辱!”

回到家,妻子就埋怨:“咱一个乡下人,他周老爷想骂就让他骂去,还能长身上?”

龙三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下地干活儿了。

后来,龙三在家专做这种上暄下焦的“锅贴馍”,挑到赊店街上卖,很快就出了名,人们争相购买,连南阳知府顾嘉蘅、裕州知县曹敬生到赊店视察时,都点名吃他的“锅贴馍”。


                (发《小说月刊》2024年2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