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乞丐

(2023-07-28 20:18:14)
标签:

赊店

传奇

小小说

分类: 小小说

乞丐

王振东

 

早过了午饭时间,一群乞丐围在潘瑞麟家门前讨饭。

丐头俯身抱拳,不跌声地说:“恭喜!恭喜!老爷办喜事,也倒杯剩酒剩菜给我们吃吧。”

潘瑞麟阴着脸,摆摆手:“我家既不娶亲,也非嫁女。快走,快走,别惹我不高兴!”

丐头并不在意潘瑞麟的冷淡,关切地问:“老爷既不娶亲,也不嫁女,缘何置办酒席?”

“与你何干?”潘瑞麟更加不耐烦。

“对不住,是小的多言了,请老爷息怒!”丐头拱拱手,提醒道,“动怒势必有因,老爷要是说出来,心里或许好受些。”

潘瑞麟这才认真看了丐头一眼,叹了口气:“实不相瞒,我准备进京赶考。之前求学读书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今日特设宴约了几位亲朋好友来家,打算向他们借点儿银子,作为进京的盘缠。他们也都答应了。谁知到现在他们一个都没来。”说罢,潘瑞麟心里轻松了许多,一下子释然了,“既然诸位赶上了,就请入座,好好喝几杯吧。”

原来主人遇上了烦心事,乞丐们知趣地挪向一边。

“我等只是以为你家办喜事,才进来讨口酒喝,谁知却是这样。”丐头弓腰施礼道,“打扰了,我们这就走!”

潘瑞麟拦着丐头:“诸位,我是真心实意留你们吃喝的。今天天气炎热,这桌酒席如若不吃,也会坏掉的。与其如此,不如大家吃了喝了的好!”

众乞丐一齐向丐头看去。丐头点点头。乞丐们不再客气,纷纷坐下吃喝起来。

席间,丐头对潘瑞麟说:“承蒙尊爷错爱,赐我等一桌酒席,小的们不胜感激。俗言道:知恩不报非君子。不知尊爷进京赶考需要多少盘缠?”

潘瑞麟说:“我潘某只要能平安到京,路上不受冻挨饿足矣。”

丐头咧嘴笑了:“这有何难?我们送您进京,保准不让您挨饿受冻,如期参加考试。”

众乞丐异口同声:“我们反正四海为家,无牵无挂,一齐护送潘老爷进京就是了。”

潘瑞麟拱手道谢,但没有答应,暗忖道,从古到今,哪有靠乞丐帮助进京赶考的事?倘若亲朋好友知道了,岂不看我笑话?

丐头看透了潘瑞麟的心思,笑道:“潘老爷,你们读书人讲究体面,一群乞丐护送您上京,一路上怕人笑话,对吧?”

丐头一语点中了他的心病。潘瑞麟不禁一惊,言不由衷道:“诸位一片好心,我潘某怎能不知好歹?只是怕你们为我受累。”

丐头直言:“潘老爷,你们读书人无非是为了做官,能够考中进士做了官,谁都不敢笑话您;中不了进士做不了官,坐在家中受穷,您再清高也要被人笑话。请问潘老爷是穷坐家中,还是进京赶考?”

没想到一个靠乞讨为生的人竟有如此独到见解,潘瑞麟自叹弗如,遂同意众乞丐一同前往。

次日一早,潘瑞麟和众乞丐踏上了进京的路。乞丐们让潘瑞麟住宿客栈,他们却挨家挨户地讨饭讨钱,竟一路护送潘瑞麟到了京城。

几天后,考期如期而至。受众乞丐的鼓励,潘瑞麟满怀信心地进了考棚,文章做得像花团锦簇一般,竟然高中二甲进士,分发河南裕州知县。

按照朝廷老例,官员赴任前,可以衣锦还乡,祭祀祖先。潘瑞麟回乡扫墓时,那群乞丐依旧紧随。

亲朋好友得知潘瑞麟做了官,纷纷前来道贺,携着厚礼。潘瑞麟当然清楚他们此时不是看中他这个人,而是看中了他手中的权,便一一谢绝。晚上,潘府张灯结彩,笙箫齐鸣,大厅里排开宴席,盛情款待护送他进京赶考的乞丐。潘瑞麟和他们举杯换盏,开怀长饮,亲如一家。

祭过祖宗,潘瑞麟前往裕州赴任,临行前和众乞丐告别。丐头却早有打算,他们要跟潘瑞麟一道去裕州。潘瑞麟一愣,委婉地说:“这次侥幸得中,并蒙朝廷分发知县,全靠诸位秉义相助,本县十分感激。此去赴任,不愿再烦劳诸位辛苦奔忙。再者,诸位一同前往,对我……也有诸多不便。”

丐头说:“潘老爷,您不必担心,我等跟您赴任,并非有非分之想。到了那里,您当您的官,我们讨我们的饭,决不会给您添麻烦。既然有了这个缘分,我们都希望您在任上当一个好官、清官。跟您一起去,就是想看看您到底是做个什么样的官。另外我们去了裕州,您在任上有用得着我们的地方,招呼起来也方便些。”

潘瑞麟面露愧色,就同意了。

裕州有个全国知名的城镇,叫赊店,是九州通衢的水陆码头,商埠重镇,南来北往的客商聚集于此,强盗、劣坤、小偷、刁棍随之而生。这些人干扰正常贸易,破坏社会秩序,历任知县都很头疼。跟潘瑞麟一起到达裕州后,丐头带着众乞丐来到赊店。他们一边乞讨,一边打探这些人的情况、踪迹,并及时禀报给潘瑞麟。根据乞丐提供的线索,不长时间,潘瑞麟就破了几起大案、积案,惩治了一批惯偷、恶霸、劣坤,还端掉了盘踞七峰山十几年之久的匪窝。百姓们十分惊奇,感叹这个新来的县太爷竟有如此能耐!

补记:潘瑞麟在裕州为政三年,政绩卓著,口碑甚佳,吏部很是满意,便调他到山东任了知府。他念念不忘众乞丐对他恩德,每年都从俸银中拿出一些给他们,成就了一段佳话。

           (此文刊发于《小说月刊》2023年8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