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30日
(2025-07-30 17:10:10)分类: 小品文 |
怀念扇子
郭洁娴
记得在京城读书时,每到夏季,酷暑难耐,必备的消暑纳凉工具就是扇子。三伏天总是扇不离手,摇来扇去。毕业后回到家乡——避暑胜地承德。承德的夏季虽说没有京城那样炎热,但是,每年入夏之前我们都要准备几把扇子:或纸扇,或芭蕉扇,或竹编扇。自从家中买了电扇,扇子的用处就不那么大了。每当走在路上,坐在车里,热风扑面而来时,就很怀念扇子。心想此时此刻如果有把扇子在手,那该有多好啊!扇子带着方便、使用灵活,是电扇取代不了的纳凉工具。
扇子至今有3000多年历史,晋人崔豹在《古今注》中写道:“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扇”。《辞海》中说扇是“古代障尘蔽日的工具”。当时的扇子不是用来扇风,而是由侍者拿着,为帝王贵族遮尘蔽日用。后来人们把扇子放在帝王座位的两边,称为仪仗扇。到了汉朝才开始用扇子摇风。扇子的种类很多,有宫扇、团扇、五明扇、骨扇、纸扇、葵扇、蒲扇、绢扇、麦杆扇、竹扇、芭蕉扇、羽毛扇、象牙扇、檀香扇、折叠扇。从形状上看有圆形的、半圆形的、桃形的、方形的、葵叶形的、六角形的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扇子不仅能扇风消暑,还给人们带来许多情趣,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以扇绘画赋诗的也不在少数。唐代诗人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都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在我国一些名著中也都少不了对扇子的描写。《红楼梦》中有关扇子的情节颇多,最使人难忘的是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三国演义》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指挥三军。清朝孔尚任的《桃花扇》就是以扇子为主要线索的话本。当代教育家陶行知曾写一首为自身画像的打油诗:“个子不小不大,穿的白布长褂。黑框眼镜一副,芭蕉扇儿一把。调子有高有低,满口南京官话”。诙谐有趣。
有的文人不仅把扇子作为定情馈赠的礼品,而且还在扇面上题诗作画。山东考古学家王献唐在扇面上画一枝红梅。当代诗人王统照1957年秋,在扇子的背面题一首诗:“铁骨冰胎古艳姿,冷欺霜雪破胭脂。莫言枯干閟生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然后赠给诗人臧克家。
扇子作为一种道具,出现在舞台上更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有些地方戏在演出时,传情说逗都不了扇子。哈尼族民间舞蹈“扇子舞”,舞者身穿白衣,手持羽毛扇,在台上翩翩起舞。舞出了自信,舞出了自由。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