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羽毛球拍智能传感器出现了已经有一段时间,偶尔在场上见到一个人球拍后面挂着个荧光色闪亮亮的器械也不是稀奇——当然时常还是会吸引路人眼光又或者一句“你球拍怎么有USB接口!”之类的惊呼。尽管知道它的人已经不少,但估计大部分人仍处于观望状态中,并没有“小明都有了,我不搞一个我还打什么球呢”这样的想法。距离我上一次把玩智能传感器也有了几个月时间,那么这段时间过去这些智能硬件有没有进步呢?是不是隔壁老王买了我也不能落后呢?这次到手的酷浪小羽外挂式智能传感器或许能提供一个答案。
http://ww2/large/a9f3c9acjw1f5bklwqeojj21jk1214qp.jpg
http://ww2/large/a9f3c9acjw1f5bkmhd2pej21jk1121kx.jpg
http://ww2/large/a9f3c9acjw1f5bko3ny6hj21jk1121kx.jpg
一.打开看看
讲道理,就包装而言,酷浪小羽传感器绝对跟上了风潮——硬质牛皮纸包装盒,简洁又有质感;打开之后就能看见传感器静静地安卧在黑丝绒垫板中,不得不说这个包装设计还是下了功夫的,谈不上万分惊艳如求婚戒指盒,但在球拍传感器中绝对是翘楚。就目前接触过的传感器包装中,酷浪小羽可以说独占鳌头。所以说设计感真的很重要,抛开实际功能不说,外观上给人的满足感就能甩开对手了。
http://ww2/large/a9f3c9acjw1f5bkrujyk3j21jk112az4.jpg
http://ww1/large/a9f3c9acjw1f5bkts51zmj21jk1127wh.jpg
打开盒子,里面附有说明书一张,一根白色USB线,几块3M双面海绵胶以及1个荧光色的硅胶底座,可以说是智能传感器的标配了。内包装也是颇为讲究,好看也易于拿取,所有配件都可“信手拈来”。尤其双面胶的两个空位刚好可以伸入两根手指取出,再也不用拍拍打打才能把小小的双面胶捣鼓出来了。
http://ww2/large/a9f3c9acjw1f5bku1k3faj21jk112aso.jpg
http://ww3/large/a9f3c9acjw1f5bku6vjl5j21jk112nfv.jpg
http://ww2/large/a9f3c9acjw1f5bkvpptrsj211z1jkkjl.jpg
传感器的外形十分扁平,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细小的感觉。硅胶底座比上一代有所升级,安装更加简单牢固。USB线也选用的扁平线型,使用寿命更长,这些细节都值得称赞,可以看出酷浪小羽在硬件方面为消费者方便考虑了不少。
http://ww3/large/a9f3c9acjw1f5bkw4wq7qj21jk112e81.jpg
http://ww4/large/a9f3c9acjw1f5bkwf6btrj21jk112kjl.jpg
不过最终决定大家会不会购买还是得看功能。很多人认为智能传感器目前没有多大作用,还对球拍性能有一定影响,出手购买的挺多只是感到新鲜好玩——包括我自己。因此,在体验酷浪小羽的功能之前,要先衡量一下它对球拍性能的影响到底有多少。
实际测重结果显示酷浪小羽传感器本体重5.15克,硅胶底座重5.91克,而3M双面胶单片重0.30克。显然使用硅胶底座的话会增加11克多的重量,这对一支仅80多克重的球拍来说分量可不小,因此我果断选择了3M双面胶,根据经验,只要提前24小时粘好它还是很牢固的。但是这3M双面胶对日晒雨淋毫无抵抗力,因此手汗多得拍柄都湿或者球馆热如蒸笼,它就很不靠谱了。我手汗少,场馆温度适宜,还是比较放心。如此一来增重5.45克,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http://ww3/large/a9f3c9acjw1f5bkx6u5acj21kw1kw1kx.jpg
酷浪小羽的硬件设计似乎已经足够轻薄,不过经过拆解和阅读说明书,我发现实际上酷浪小羽是带有一个硬件实体开关的,位于底盖的圆圈处。这个开关我个人认为十分鸡肋,首先我从来没有使用它的必要,开机只需摇晃数下即可,关机直接在APP查看完数据后选择关机也十分方便;其次这个开关很难使用,底盖还是比较硬的塑料,很难感觉到开关的按压手感,因此长按3秒才能关机不仅让人按得手疼,还经常按歪了都不知道。根据奥卡姆剃刀法则,可替代的功能就是可删减的,去除这个实体开关,酷浪小羽可能还会变得更轻薄。
http://ww1/large/a9f3c9acjw1f5bkynmpokj21kw16o4qp.jpg
二. 装上试试
酷浪小羽的安装必须根据说明书上所说宽面和拍面方向一致,否则会大大影响记录准确性。安装上去之后,只有8毫米厚的酷浪小羽并不是很显眼,加上弧形设计,更显轻薄。这次在两支拍子上都安装了酷浪小羽,分别是4U重80克左右的YY VT-FORCE,和3U重86克左右的YY DUORA7。安装后VTF的手感变化最小,平衡感方面仅仅减少了一点头重感,挥动起来并没有太大的异样;实际击球感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击球震动也没有因此增加,挥重也几乎没有变化;不过在实战中平衡感方面的改变会变得更明显,会感到VTF由一支头重进攻拍变成比较灵巧的双打平衡拍,对非常钟爱头重感的球友来说不是个好消息,不过对大部分业余爱好者来说并不算上多大的问题。总的来说安装在4U的头重拍上时,酷浪小羽对球拍的改变是较小的,仅在击球手感上有所体现,进攻(挥重)威力等客观性能的改变几乎体会不到。
但在3U的DUORA7上,酷浪小羽带来的改变就比较明显了:首先是球拍平衡感被打乱,丧失了原本完美调校的整拍平衡感,球拍变得比较笨重;DUORA7本身是一支平衡糖水拍,装上酷浪小羽之后整拍重量冲上2U,但却更头轻了,驱动起来十分怪异;击球时球拍不稳定,能感到细小但难受的震动;实战中击球感改变非常明显,球拍表现几乎跟中低端球拍一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手感,2U的头轻拍用起来感觉也十分糟糕。总的来说球拍可以打,但体验并不好。可以认为DUORA7这类高端的平衡拍,其本身的平衡调校十分精准,对重量的改变很敏感,并不像VTF这样的糙哥一样来者不拒。因此安装上酷浪小羽后,5克多的重量改变对它来说还是负担太重了,而且一支2U的头轻拍,使用起来并不容易,变相加重了问题。
装好传感器后,就可以打开APP来匹配了。酷浪小羽APP经过了几个月的发展,风格也渐渐固定了下来。UI风格跟之前使用的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个人感觉深绿色的界面其实显得不太清爽,或许运动相关的APP使用一些更亮眼的色彩会比较顺眼。UI设计若跟其他大牌运动类APP比起来显得普通,但在智能传感器中已属于不错,而且跟之前的版本比起来进步不少,尤其在图表和时间线的设计上有所改进。
http://ww4/large/a9f3c9acjw1f5bkz2zb0lj21kw768kjm.jpg
功能上变化不大,在我看来,目前酷浪小羽还是一个数据记录器而已,只是在杀球挑球这类数据记录上做得越来越精确了——实际测试固件版本3.7.8的酷浪小羽在同样击球动作连续挥动20次中的识别率在95%以上,实战记录准确率也在80%以上(以视频回放比对得出的结果)。这是个好事,不过既然叫“智能”传感器,在APP方面应该有一些能让它展现“智能“的功能。目前APP最接近“智能”功能的,在我看来只有“动作训练”功能以及实时模式下的3D模拟功能了。然而前者虽然能准确记录许多十分有意义的数据,比如挥拍力度变化,击球时是否是最大力度和最高拍速这些对训练都相当有帮助的数据,但可惜缺乏对这些数据的解读;而3D模拟则提供给使用者一个审视自己击球过程和动作的机会,然而同样缺乏数据解读,而3D模型略显简陋也让它的准确性缺少了些说服力。同样问题在每一个功能上都有所体现,比如球风分析是有图表显示你一场比赛中使用的球路比例,若有进一步的分析和提示都会让功能更强大。所以如果能加入适当的数据分析,令酷浪小羽更像一个“智能”的教练,这个传感器就能发挥莫大的作用了。
不过,酷浪小羽作为数据收集器,还是很忠于职守,也提供了能量消耗,训练目标,每周训练计划记录等功能,这让它也能成为羽球生活中一个贴心得力的小助手。现在还有类似朋友圈的“动态”以及“竞技”等社交功能,我想爬上根据球速排名的“扣杀榜”很可能是狠命挥动球拍的动力之一,与人斗,其乐无穷啊。
三.总结点点
很直观,酷浪小羽在硬件方面已经日渐完美,连包装都考量到许多贴心的细节。不过APP方面的“软实力”还有不少进步空间。跟网球智能传感器大佬SONY Smart tennis sensor花样繁多且实用的教练级功能比起来,酷浪小羽APP功能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过考虑到酷浪小羽仅198元人民币的定价,跟定价199美元的SONY STS已经没有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了。虽然很希望酷浪小羽能加上更多凸显“智能”的功能,不过我认为目前酷浪小羽也是值得购买的。大家疯狂抢购的手环,在记录了步数和睡眠之后也无法展现出“智能”的一面,也就弄个图表给你看看就结了,酷浪小羽在记录方面怎么也不可能比它们差吧?但作为一个实用的羽球数字化记录器,它能把你抽象的击球转换为一个个切实可见的数据,你或许不理解自己怎么杀球的,但你看到它记录的拍速也能知道自己的杀球目前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如此来帮助你了解自己打的羽毛球,这也是数字化羽毛球的一个开端。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