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龙战法》— 勿信“新股不败”神话

标签:
龙战损失跌停年期潜在股票 |
分类: 投资技巧 |
“炒新”,是广大证券投资者并不陌生的词汇。长期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的炒作颇为盛行。在股价暴涨现象的迷惑下,投资者不仅容易忽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情况和专业机构的估值分析意见,也不关注上市公司和交易所的风险提示和临时停牌公告,盲目跟风炒作,结果高位被套,损失惨重。
新股上市首日股价往往飙升,“一夜暴富”的神话是众多投资者参与炒作的原始动力。然而投资者错误迷信“新股不败”,沉醉于击鼓传花的差价游戏之中。往往明知是在“博傻”,却自信地认为永远都有下一棒的资金。然而多项统计分析结果与实例均表明,这种行为的风险极大:
从深交所金融创新实验室实证统计结果看,对于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期间发行的223只中小板股票,上市首日买入的投资者亏损比例过半,其中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
从深交所综合研究所的分析研究结果看,1991年至2009年期间,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投资者“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接近甚至超过60%。
现实的案例也充分印证了以上的统计与分析结论。在每次新股上市首日爆炒中,均有大量的投资者亏损严重,以下便是典型案例:
2008年9月19日,“川润股份”和“水晶光电”在上市首日出现了过度炒作。两只新股开盘价格分别为13元和20元,当天最高成交价分别达到37.00元和55.30元,收盘价为37元和50.8元,收盘涨幅达254.41%和232.24%。上市首日之后,“川润股份”和“水晶光电”连续10个交易日跌停,均跌破了上市首日的开盘价格。连续跌停的10个交易日多为无量跌停,前8个跌停交易日累计换手率仅为4.99%和0.85%,95%以上的投资者无法卖出上市首日买入的股份。8天之内股票市值损失过半,参与“炒新”的投资者全线亏损。事隔半年多,经历了股市企稳回暖,“川润股份”和“水晶光电”的最高价格也仅有24.88元和25.87元,仍远低于上市首日的最高价。
无论新股的股价如何暴涨,最终仍要受上市公司基本面的约束,回归理性估值。新股的价值评估和市场定价受公司业绩、净资产、成长性、行业定位和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有能力的投资者应仔细阅读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相关公告、报告,同时还可利用参加上市公司“路演”等机会,尽量获得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据此对公司经营业绩、行业特点、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如果投资者获取信息渠道较少或自己专业分析能力有限,综合参考专业机构对新股上市交易的估值定价分析,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只有充分做到这一点,才能对股票的合理定价范围有清醒认识,减少首日交易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