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曰:瑚琏也。”?
(2018-11-21 23:06:43)分类: 【语文点滴】 |
子贡问孔子:老师,我(子贡名端木赐)是什么呢?
孔子说:你啊,可以用一样祭器来形容。
子贡问:是什么器具呢?
孔子说:瑚琏啊。
什么是瑚琏?
瑚琏不是珊瑚,不是摆着好看的装饰。瑚琏是汉代抄录古文时的传抄错误,原本应为“胡簋”。这是古代的一种祭祀用的礼具,和古代的“豆”“俎”一样,都摆在案前,用于敬天祭祖。
孔子对礼十分熟悉,进太庙,每事问,他自然通晓各式各样的礼器所代表的不同性质。后世将“瑚琏”直接翻译作“祭祀用容器”,根本体会不到是褒扬还是贬斥。一如我们说:“小刘这个人啊,是大哥大;小王这个人,是扩音器;小周这人啊,是智能机。”我们大概是什么意思呢?小刘这人老古董、死板,小王这人嘴不严实,小周这人聪慧、能干、多面手。
然而,可惜的是,几千年后的后人,翻译这段话时这样说——“大哥大、扩音器、智能机,都是古代的通讯设备”。然后那时候的人们,通过这个翻译来理解这段话,大家肯定是这样理解的:“小刘是通讯设备,小王也是通讯设备,小周还是通讯设备。”这样的理解,和我们的原意相差太多了,可以说近乎荒谬了。
孔子到底是什么意思?子贡为什么是瑚琏?
瑚琏,是祭祀中较为尊贵的礼器,里面盛放的是“黍稷”,故而,我们可以将瑚琏视作“社稷之材”,“可以在重大礼节中担当大任”。《道德经注》上举例:“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仓卒而成也。”可见,瑚琏,是和九鼎一样的国家重器。根本不是很多人理解中的“小器”。
如果孔子说:子贡是尿壶。
意思就是说:子贡这人埋汰。
但孔子说的是:子贡是瑚琏。
所以孔子的意思是:子贡是大器,可担当大任。
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原文如下: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译文(大意):
子贡问孔子,说:“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就是一个器具”。子贡又问,说:“是什么样的器具呢”?孔子说:“是宗庙里盛粮食的瑚琏”。
注:
(1)赐:子贡姓端木,名赐。
(2)女:汝,当你讲。
(3)瑚琏:古代祭祀时用來盛粮食的器具,比较尊贵。
解析:
子贡问孔子:我怎么样?孔子说子贡是祭祀时盛粮食的瑚琏。孔子把子贡比喻为瑚琏,肯定子贡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才能的,这是很可贵的,但又认为子贡还没有达到“君子不器”的高度,提示子贡要努力修身,不断提高自己,争取做一个真正的君子。
其实《论语•公冶长第五》中的这段对话,解析起来,就这么简单。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曰:瑚琏也。”这句话也代表孔子观察学生,眼光毒辣精准。
子贡问老师,看看他是什么料?老师说你啊就是能成器的人。子贡再问:那是什么器呢?孔子说你是宗庙祭祀之器瑚琏也。
子贡听了,是高兴呢还是不高兴呢?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常也形容谁谁能成器,成大器。这大概也算赞美了吧,听了都美滋滋的。我想子贡大概也高兴的吧,毕竟是宗庙之器。
宗庙之器代表什么?代表被人尊重,代表能在显摆位置。那就比如做官了,可以做个体面的官,入朝堂之上,算很了不起了。
但是话说回来,宗庙之上的器瑚琏,仅是被尊重而已,摆设好看而已。缺了什么呢?缺了自我的精神,只是为人所用。不管谁当老大,人家愿意用你,你就被用了,没有选择权。
话说,后来,子贡因为参与派别之争,结果被残忍的杀害了。这是以身殉命,殉瑚琏之命。因此,我在本文回答中说,孔子看人的眼光是毒辣精准的,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