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大人
(2013-07-05 06:44:49)
标签:
刘玉兰我不知道面条椅子邻居 |
岳母大人
岳母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见了人总是和善地笑一笑,不肯多说一句话。第一次随现在的妻去拜见她老人家的时候,我觉得象是去考一场心里没底儿的试,有些发怵。 见了面才知道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她同我亲切地打了个招呼就去忙着准备饭菜了。
人们常说:“第一印象是特别重要的”。我不知道留给岳母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但她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位传统型的、在家里没有什么地位的、受岳父“压迫”的家庭妇女的形象。岳父见我进了门,很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喝茶,不停地问这、问那。接着他又大声地喊道:“她妈,来客了,还不赶紧上菜?”岳母一声不吭地踮着小脚,一次又一次地往桌上送菜。岳父吃完了岳母为他盛上的饭,就说:“她妈,再给我盛一碗! ”自己连屁股都不离开椅子半寸,岳母则乐呵呵地去照办。当时我觉得岳母特别的“惨”“受压迫”。因为在我家里, 爸爸和妈妈是一齐干家务的,而不是一个人伺候另一个,岳父的“大男子主义”太严重!
结婚以后, 我从妻的口里知道:岳父的父母四十多岁才有了他,对他倍加宠惯,养成了被人伺候、任性的习惯。但天有不测风云,岳父十四岁时父母相继去世。自己一边种田, 还要一边抚养比自己小八岁的弟弟,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岳母十五岁时就嫁过来,担当起家庭主妇的重任。种田,做家务、 拉扯年幼的弟弟、养育儿女,所有这些,她都以极大的毅力和勇气默默的承受了。
有一次,我悄悄的问岳母:“妈,你整天伺候爸爸, 心甘情愿么? ”岳母笑着以一种极为平淡的口气说:“老人们把他惯坏了,我从年青时就这么伺候他,也习惯了。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自己多干点儿活无所谓。”
妻的家人很多,父母、两个哥哥、两个嫂嫂、 一个妹妹,还有几个侄子、侄女,加在一起十几口人。这么多人却还没有分家生活,实在是少见!能维持这么个在家庭, 是与岳母的协调作用是分不开的。一天三顿饭就把她累得够呛,还要照顾小孩、洗衣服,真不容易。哪个要早起上班,哪个要晚回来, 哪个的自行车没气了,哪个要饭,哪个要带雨具,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她老人家都一清二楚,不出半点儿并错。 我感到惊奇:她没有一点儿文化,都能把繁杂的家务事筹画得如此清楚!
有几次晚上我与妻去看电影,很晚才回家。岳母仍然在等门,我俩进门不过十几分仲,她就会端上热腾腾的荷包蛋面条,并很细心地在我碗里多放上两个荷包蛋,用面条盖在下面。有这么个好岳母疼我,我心里甜极了。 我暗地对妻说:“你要能象咱妈这样疼我就好了。”妻却白了我一眼, 说:“看把你美的!”
我是个军人,职业决定了我不能与爱人常相厮守。 当初,我同爱人的恋爱关系处于关键时刻时,她的许多好友都劝她不要嫁给军人。这时, 岳母很有主见地对她讲:“找一个手宽的(有钱的),不如长一个心宽的。你俩是同学,认识了很长时间,相互都了解,我看这事行。”就这样,她成全了我们夫妻,我从心里感激她。 “清官难断家务事”,这是句古话。岳母在处理家务事上却很有独特的见解。她常说:“好儿不如好媳妇,好闺妇不如好女婿。”每当遇到家里人产生什么瓜葛时,她总是偏袒儿媳一方。因而儿媳都特别尊重她。家庭中最难处理的婆媳关系问题解决了,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 岳母家里的摆设比较简单,在一进门最显眼的地方挂着村民委员会奖给她的“五好家庭”奖状,岳母把它引以为最大的自豪。
岳母人缘好。邻居的妇女们喜欢找她拉家常,借东西, 约她去赶集,甚至临时有事出门也会把孩子托付给她;邻居的男人们也敬重她,抬头碰脸见了面总是婶子长、婶子短, 问个不停;邻居的孩子们亲她,老远的就喊:“奶奶。”
我的岳母就是这样一个平平常常的农家妇女, 她连一次远门也没出过,看电视剧也只停留在“好人”和“坏人”的标准上。但她勤劳、宽厚、纯朴、善良、普通得如同一棵绿草, 她名子叫做“刘玉兰”。(这是一篇旧作。老岳母今年87岁,生病了,特发此文祝愿她长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