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

(2012-07-24 21:05:01)
标签:

文化

分类: 蔡氏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蔡国 
(前?-447年)

【蔡国故城---上蔡】
    上蔡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驻马店市东北偏东部,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全县辖24个乡镇,459个行政村(居委会),耕地面积159万亩,总人口138万,是一个平原农业大县。 
    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上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西周初年,距今约3000年。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近500年。
    上蔡自古出名人,“孔子弟子贤者七十二,蔡有六人”,漆雕开最为有名;曾辅佑秦始皇统一六国,史称“千古一相”的秦丞相李斯亦生于蔡;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丞桓宽,还有明代的李逊学、刘光国,清代的循吏张沐,书法家程元章、李景梅等,近代及现代的汉一夫、寇文谟、雷保森等数不胜数的历代名臣、文人巨匠、民族精英都出生于古蔡厚土。
    蔡氏祖根源于上蔡。
    近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批蔡氏同胞来上蔡寻根拜祖。 
    上蔡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古迹名胜遍布县境。
    现存有“芦岗拥翠”、“云护蓍台”、“蔡河沉月”、“鸿隙现莲”、“斯井鸡鸣”、“景贤书声”、“洪河夜雨”、“白云深处”八大古景,重点古迹有蔡国故城、白圭庙、伏羲画卦亭、蔡侯玩河楼、孔子问津处、孔子晒书台、光武台、奎星楼、李斯墓、蔡侯墓。
    蔡国古城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古城西城墙之上的蔡侯玩河楼,楼台之上建有玉皇庙,神殿及拜殿台,是历代文人雅士聚会之地,留下诸多脍炎人口的诗篇。
    蔡河之滨的白龟庙,蓍草葱郁,白龟浮游。伏羲画卦亭史称造文字之先,创中华民族文明之始。

【重阳节的起源地-上蔡】
    苏东坡《丙子重九》诗:“登高作重九,蛮菊秋未开。”这个“重九”指的就是重阳节。
    根据历史上的风俗习惯,重阳节都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
    西周初年,人们就认为“九”为“阳”数,《周易》即以阳爻为九。后来,人们认为九月九日二九相重,故称重阳。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里曾说:“日月梭飞,转瞬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                            
    重阳成为节日,始于东汉时期。
    南朝的吴均《续齐谐记》有这样一段记载:汝南桓景,从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 
    于是,桓景按照费长房的嘱咐,届时全家登上上岗。傍晚归家,见鸡犬牛羊皆死。
    后来,人们为了避祸,每到九月九日,即离开家庭,去到高处。这样就逐渐形成了登高望远的习惯,并形成了节日。 
【管叔鲜和蔡叔度】
    管叔鲜和蔡叔度,都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武王一母同胞的兄弟共有十人。他们的母亲名叫太姒,是文王的正妻。
    她的长子是伯邑考,以下依次是武王发、管叔鲜、周公旦、蔡叔振、曹叔振铎、成叔武、霍叔处、康叔封,最小的是冉季载。
    十兄弟中只有武王发和周公旦德重才高,是辅助文王的左膀右臂,所以文王不立伯邑考,而立次子发为太子。
    文王死后,太子发即位,就是武王。这以前伯邑考已经死了。
    武王战胜商朝的纣王、平定天下以后,大封功臣和兄弟。
    于是把管地分封给叔鲜,把蔡地分封给叔度;并让二人做纣子武庚禄父的相,一起治理殷族遗民。把鲁地分封给叔旦,同时让叔旦做周王朝的相,故称周公。
    叔振铎封于曹 地,叔武封于成地,叔处封于霍地。当时康叔和冉季载年龄幼小,未受分封。 

【邓城会盟】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11年),西方的戎族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占领了周朝很多领土。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看到镐京残破,并且西戎继续挑衅,惟恐再来进攻镐京。便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洛邑在镐京的东面,历史上称“东周”。在镐京建都的周朝,历史上称“西周”。
    周平王迁都洛邑的时候,蔡国的国君是蔡禧侯。蔡国国君在蔡仲之后,是蔡伯荒,蔡宫侯。蔡宫侯的时候,蔡国由“伯”爵升为“侯”爵。此后为厉侯、武侯、夷侯。夷侯之子即禧侯。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弱,诸侯互相兼并。周天子在名义上虽说还是诸侯的共主,实际是个空牌位,他已经没有力量控制诸侯了。
    可是,蔡国对东周王室仍然很尊重。蔡禧侯和他后来的蔡共侯、蔡戴侯、蔡宣侯,对周天子说的话,句句照办。周天子也认为蔡国不错,就想让他当个助手。周平王时候,令蔡宣侯到王室当卿士。东周王室虽然衰弱,但在名义上还是诸侯们的共主。所以到王室当卿士,在当时是个很大的荣耀。 
    春秋前期,在郑庄公执政期间的郑国,曾被称为“小霸”,积极向外扩张,使很多国家不安。蔡国既然靠近东周王室,又受到郑国的威胁,便联合宋国、陈国、卫国共同反郑。公元前719年(周桓王元年),曾围攻郑国的都城郑。 
    就在中原诸侯混战的时候,江汉流域的楚国强大起来了。楚国是江汉之间的蛮族,西周王室封他为子爵。公元前740年,熊通当了国君,自称楚武王,要与中原的周天子分庭抗礼,平分秋色,观兵中原。这样,使中原诸侯从混战的漩涡中清醒过来:楚蛮要打进中原了,连在称雄道霸的郑庄公也恐慌起来。中原诸侯不得不暂时停止战争,联合起来抗击楚蛮。 
    公元前715年(周桓王五年),蔡宣侯病死。其子封人即位,是为蔡桓侯。蔡桓侯时,蔡国强大,积极向汝河下游和淮河中游扩张。郑庄公看到蔡国崛起,并且位于抗击楚国前线,认为是中原诸侯的屏障,便主动提出和蔡国和好,协商抗楚问题。公元前710年(周桓王十年),蔡、郑两国国君在邓城(今河南区城邓襄寨)会盟。这年夏天,郑庄公冒着酷暑,远途到达邓城。
    两国国君行过礼,郑庄公向蔡桓公拱手道:“现在楚蛮势力猖獗,扬言进犯中原,贵国南衔淮水(淮河)、西控方城(今伏牛山脉),为各国诸侯南面屏障。君侯又英武绝伦,抗御楚蛮重担,主要要由君侯承担了。想君侯不会推辞吧?”蔡桓侯慷慨应允。道:“抗御楚蛮,有关列国诸侯共同安危。君侯要敝国承担这一重任,是敝国分内之事。只是敝国国小兵弱,还请贵国多多援助!” 双方会谈的结果:郑国承认蔡国在汝水流域、淮水流域的领导地位。一旦楚军北上,可以集合汝、淮流域的各国兵力抗击,郑国亦将出兵援助。蔡国同意承担抗楚任务,组织汝淮流域诸侯互相策应。 
    邓城会议后,蔡桓侯立即着手组织抗楚联盟。西周分封诸侯,大国的周围都有很多小国。这些小的诸侯国与大的诸侯国大多是宗族关系,在宗族方面受大国支配。非宗族关系的小诸侯,也多对大国依附。蔡国周围的江、道、柏、房等国,原来都是封地方圆50里的子、男小国,在春秋的大国争霸中,他们是蔡国的依附者,命运和蔡国息息相关。
    位于淮河流域的息国(今河南息县)、慎国(今河南正阳),都是姬姓,和蔡国同宗,在外敌威胁的形势下,和蔡国的关系更为密切。蔡国东北的陈国,两国世为姻亲,关系就无须再说了。所以当蔡桓侯提出联合抗楚时,一致表示赞成。
    这样,南至淮河,北至汝水的诸侯国联合起来了。各国整理战车,铸造矛、戈、弩、镞,约定一旦楚兵进犯,协力作战。 

【莘地之战】
    公元前704年(周桓王16年),楚武王打败了随国,接着又打败了邓国,兵力达到汉水、淮水之间的桐柏山一带。楚文王时期,又灭邓、灭申、灭吕,占领了南阳盆地。但是,楚军并没敢继续东进,却在南阳盆地北面和东面的方城山(今方城、西平、遂平、确山一带山区),沿山筑塞,防御盟国联军进攻,即楚国长期赖以自固的方城。这样,蔡、郑、陈、息等国联盟,使中原诸侯获得了20余年的安定局面。 
    公元前695年(周庄王2年),蔡桓侯卒,弟献舞即位,是为蔡哀侯,蔡哀侯在为公子的时候,曾长期住陈国,他的夫人哀媯就是陈侯的女儿。
    公元前694年(周庄王13年),哀媯的妹妹已经18岁了。她长得目秀睛长,面若桃花,并且知书达理,举止端庄。因为许配息侯为婚,称息媯。这年秋季,息侯前往陈国迎娶。车饰金按,马挂彩红。从陈国回来的时候,陈侯又陪送了很多鼎、钟、敦、壁、金银珠宝之物,行列极其盛大华丽。春秋时期,蔡国位于南北通衢,北抵郑(国)宋(国),南至江(国)黄(国),从陈国去息国也必须经过蔡国。蔡哀侯听说息媯出嫁,便对夫人哀媯说:“小姨出嫁,路过蔡国,咱们至亲,必须很好接待。你们姊妹也可趁机叙叙阔别。”哀媯听说息媯将到,也很高兴。息侯夫妇到达蔡国,被人接去到馆舍安置。一群蔡国宫女迎道:“夫人相请。”把息媯接进宫去,单把息侯撇在馆舍。漏鼓二下,息媯盛怒回到馆中。原来息媯到达宫中,哀侯设宴招待,姐妹二人久别重逢,无限欣喜。正在交谈,不料蔡哀侯来到宴前。初时还有礼节,后来见息媯貌美。不能自抑,佯作酒醉,向息媯频频敬酒,言近于戏,似欲挑逗。息媯大怒,向姐姐拜了拜,拂袖而去。息侯听说此事,气甚。第二天黎明,没向蔡哀侯告别就走了。 
    到达息国,息侯让息媯住在极其豪华的宫殿里。这座宫殿位于一座高大的土台上。南面淮水洋洋,风帆点点;东南濮公山屹立,朝曦晚霞,气象万千。加上宫殿周围绿林成阴,宫中花卉斗艳,风景极为优美。
    可是,息媯却郁郁不乐。因为息侯有时发起怒来,总喊要向楚国求兵,报蔡哀侯戏妻之仇。息媯为此经常在灯下对他反复劝说。灯花大了,挑去灯花再劝:“恶虎不可为友。献舞没有礼貌,是他的错误,还应以抗楚大局为重。”息侯虽然表面唯唯,但暗中却已向楚文王求援了。“献舞欺余,气愤难消。乞发兵临息。余求救于蔡,献舞必亲率师来救。楚息合兵击之,则献舞可擒矣!”楚文王览书大喜。楚国早就想进兵中原,由于陈、蔡、郑、息等国联盟,苦无办法。现在接到息侯来信,真是如获至宝,当即出兵。 
    蔡哀侯得罪了息媯,自觉内疚。现在接到息侯告急军书,没有通知盟国即带兵赴息,妄图通过救援以了前隙。蔡军刚刚到达本地(在今驻马店东)时,忽然战鼓齐鸣,楚军、息军从四面八方挺戈操矛拥来。蔡军尚未列阵,已被冲散。原来楚军和息军早已在这里埋伏等候。蔡哀侯率领部分蔡军苦战,不能逃脱,最后被楚军俘虏。 
    楚文王把蔡哀侯掳到楚国,并没敢把他杀害,因为他是中原颇有名望的诸侯。为了在中原诸侯面前显示宽大俘虏,摘掉楚蛮的帽子,对蔡哀侯却很优待。一次,楚文王设宴招待蔡哀侯.询问中原诸侯的情况,从而谈到中原风物及美女姿色。蔡哀侯早对息侯恨之入骨,趁机向楚文王道:“中原女色,就献舞所知,没有比息媯再好的了。就是因为见了她,献舞一时心动,说了两句玩话,才落了这个下场。”于是,盛夸息媯姿容。楚文王本是个好色之徒,听了难免心猿意马,便以巡行为名,带兵去到息国。 
    息侯卑躬相迎,楚文王伪装在馆舍宴请息侯,将息侯逮捕,并派兵去到宫中,搜查息媯,息媯听说息侯被掳,楚兵前来搜宫,正在准备坠楼自杀,却被楚兵抓住。哀怨娇啼,被送上楚王车辇,掳至楚国,息国灭亡。楚国俘虏了蔡哀侯,并且把蔡军的主力歼灭,又灭掉息国,粉碎了蔡、陈、郑、息等国的联盟。从此,楚军大踏步地挺进中原。 

【三位国君争夺息夫人之谜】
    息夫人,陈国之女。姊为蔡哀侯夫人。嫁时过蔡,哀侯对之无理,息君怒,乃引楚伐蔡,俘哀侯。后哀侯向楚文王称赞息夫人之美,文王遂灭息,掳之为夫人,生二子堵敖和成王,文王知她恨蔡侯,为之伐蔡。   
    先秦时,楚国一度很强盛,相继灭掉了邓国,攻克了权国,征服了随国,打败了郧国,汉东诸国基本上都被楚国降伏了,无不称臣纳贡。只剩下蔡国恃与齐侯婚姻,齐领导中原诸 侯同盟,所以未曾服楚。楚文王熊赀即位后,于周庄王八年把楚国的都城由丹阳迁到郢,这时楚称王已及二世。有斗祈、屈重、斗泊比、遭章、斗廉、胃拳诸人为辅,虎视汉阳,渐有向中原扩张的意图。   
    陈国的国君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已嫁给蔡哀侯,小女儿嫁给息侯。蔡娶在先,息娶在后。息夫人妫氏有绝世之貌,眼如秋水,脸似桃花,丽若芙蓉,雅若蕙兰,站着像临风弱竹,走路像仙子凌云。就在这一年,息妫回陈国省亲,路经蔡国,进城探望姐姐。蔡哀侯说:“我小姨至此,岂可不相见?”派人邀请息妫至宫中款待,亲自作陪,在席上对息妫进行调戏,语及戏谑,全无敬客之意。息妫大怒而去。从陈国归来时也没有再入蔡国。息侯闻蔡侯调戏他的妻子,登时火冒三丈,图谋报复。   
    息侯遣使入贡于楚,使者对楚王说:“臣主母归宁于陈,经过蔡国,蔡侯不以礼貌相待,故臣主公怨咎蔡侯失礼,但国小兵少,不能报怨,现在听到大王东征西伐,威镇汉东,特令臣奉表求师伐蔡,况且蔡自恃与齐联姻,不肯朝贡于楚。蔡亡则息国的贡赋全归于楚,望王察之。”楚王踌躇说:“但是以什么理由进兵呢?”使者说:“若楚兵假装进攻我国,我求救于蔡,蔡君勇而轻,必然亲来相救。我与楚合兵攻蔡,就可以俘虏蔡侯。那样就不怕蔡不朝贡了。”楚文王定都郢后,势力已伸向南阳盆地,这时正图谋东向,以扩大北上争霸的通道,而地处汝水、淮水之滨的蔡、息,正是楚文王梦寐以求的地方,所以当听到息侯的请求后,当然就按此计划进行。决定兴兵假攻息国。息侯求救于蔡侯,蔡哀侯果然起兵救息。安营未定,楚伏兵齐起。哀侯不能抵当,急走息城。息侯闭门不纳,蔡哀侯大败而走。楚兵从后面追赶,在芋野活虏哀侯归国。息侯大犒楚军,亲自送楚文王出境。被俘的蔡侯问楚王:“君处南海,分土为界,为什么要兴兵掳我?”楚王笑说:“你的亲戚息侯请兵擒你!”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计,仰天叹道:“唇齿相伤,难道蔡亡息能保全么?”   
    孔子撰《春秋》,第一次记载了楚国的事。蔡是姬姓国,开国君主是周武王弟叔度。现在楚文王竟然把蔡国君都俘虏走了,中原各国也就当然不敢小看楚国了。   
    楚文王回国,打算把蔡哀侯烹了,以飨太庙。大臣鬻拳劝说道:“大王方有取中原的意向,假若杀了蔡侯,诸侯都恐惧,必然联合抵抗,不如把他放回去。”   
    再三苦谏,楚文王就放了蔡侯。回国前楚王于迎晖堂大排筵席,为他饯行,席中盛张女乐。有个弹筝的女子,仪容秀丽,楚王指谓蔡侯曰:“此女色技俱胜,可进你一杯酒。”即命此女以一大杯酒敬蔡侯,蔡侯一饮而尽。   
    楚王得意地笑问:“君生平所见,有此绝世美色否?”蔡侯想起息侯导楚败蔡之仇,就曰:“天下女色,没有比得上息妫,那才是天仙啊!”   
    楚王问:“其色何如?”蔡侯曰:“目如秋水,脸似桃花,长短适中,举动生态,世上无有其二!”接着摇动三寸不烂之舌,把息妫的容貌着实夸耀了一番。   
    楚王叹气道:“寡人得一见息夫人,死不恨矣!”   
    蔡侯说:“以君之威,虽齐姬来了,致之不难,何况是屋檐下的一位妇人?”楚王大悦,是日尽欢而散。蔡侯遂辞归本国。   
    楚王闻蔡侯夸息妫之貌,心生倾慕,欲得息妫,借巡视各方为名,来到息国。息侯迎谒道左,极其恭敬。亲自安排馆舍,于朝堂设宴款待。息侯执杯而前,请楚王畅饮。楚王接酒杯在手,微笑着说:“昔者寡人曾效微劳于你的夫人,今寡人至此,你的夫人为何不为我进一杯酒?”息侯惧楚之威,明知弦外有音,但又不敢违抗,只好连声答应,即时传语宫中。不一会儿,听到环佩的声音,夫人息妫盛服而至,别设毯褥,再拜称谢。楚王答礼不迭。息夫人拿白玉酒杯,满倒一杯向楚王进酒。素手与玉色相映,楚王视之大惊。其姿色果然天上徒闻,人间罕见,便想以手亲接其杯。谁知息妫不慌不忙,将酒杯递与宫人,然后转递给楚王。楚王一饮而尽。息妫再拜后告辞回宫。   
    楚王心念息妫,心思恍惚。席散归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第二天,楚王设酒宴于馆舍,名为答礼,暗中埋伏了许多兵甲。息侯赴席,酒至半酣,楚王假装喝醉,对息侯说:“寡人有大功于你的夫人,今三军在此,你的夫人为何不来慰劳?”   
    息侯推辞道:“敝国褊小,不足用此礼仪,望宽容小君。”   
    楚王拍案曰:“匹夫背义,敢花言巧语抗拒我?左右何不为我擒下!”   
    息侯正待分辩,伏甲猝起,就席间把息侯捆绑起来。   
    楚王亲自引兵来到息宫,来寻息夫人。   
    息夫人闻变,叹道:“引狼入室,吾自取也!”遂奔入后园中,打算投井而死。被斗丹抢前一步,牵住衣裾说:“夫人不欲保全息侯的命么?何必夫妇俱死!”息妫沉默无语。斗丹引见楚王,楚王以好言抚慰,许诺不杀息侯。接着在军中立息妫为夫人,载在后车拉回国。
    息夫人貌美盖世被誉为“桃花夫人”。在今至黄陂县东三十里处仍有桃花洞,上有桃花夫人庙,即息妫。    

蔡姬
    公元前681年(周僖王元年),并参加了齐桓公主持的北杏大会。蔡哀侯死后,其子姬肸即位,为蔡穆侯。蔡穆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做第三夫人,称蔡姬。
    蔡姬长得很漂亮,齐桓公也很爱她,就是性情有些放荡不羁。一次,两口儿一块到园围(国君的花园)的湖里划船。蔡姬摇着桨,穿过柳阴,看见前面有条大鱼在游泳。蔡姬一时好奇,把桨一摆,加快速度划了过去。小船骤然加快,弄得齐桓公前俯后仰,急叫蔡姬停止。蔡姬看到齐桓公怕船摇摆,故意和他开玩笑,笑哈哈地把船划的越发快了,并把船弄得左右摇摆。齐桓公越叫嚷,她却越划得快。这样,可把齐桓公气坏了。一下船,就令人把蔡姬送回蔡国。但并未说与她彻底断绝关系。
    蔡姬一万个没有想到齐桓公会这样做,哭哭啼啼地回到了蔡国,在蔡穆侯面前,她把在路上想好的一套话拿出来:齐桓公如何宠爱别的夫人和爱姬,对她如何刻薄和虐待。说着哭着,摆了一大堆齐桓公的不是之处。
    蔡穆侯把妹妹嫁给齐桓公,本来是为了加强两国关系。现在见对自己的妹妹竟然这个样,这不明明是轻视蔡国吗?心想,我离了你这个霸主也能过,一怒之下竟把蔡姬又改嫁别人了。他哪里知道这仅是两口儿一时斗耍发生些矛盾。 
    过了一段时间,齐桓公对蔡姬又想念起来,后悔当初不应该因为一时愤怒把蔡姬送回蔡国,于是派人到蔡国去迎接。
    他满以为不久就要和长期离别的蔡姬相聚了。但是,使臣回来向他汇报说:“蔡姬已经改嫁了。”
    齐桓公大怒,认为蔡穆侯这样做,使他太丢脸了。于是,决定伐蔡。但是,蔡国是汝、淮流域的大国,兵力较强,齐国若是兴师征伐,蔡国再向楚国靠拢,事情就难办了。
    第二年(公元前656年,周惠王二十一年),楚国攻打郑国,郑国向齐国求救。这时,齐桓公集合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军队,决定以伐楚为名,袭击蔡国。
    齐国派遣一部分军队佯作援郑,大军却从陈国南下,直捣蔡境。蔡穆侯率领蔡军仓促应战,大败,被掳。齐桓公因为蔡姬改嫁,想杀掉蔡穆侯,幸亏宋、陈、郑、卫等国诸侯一致为蔡穆侯说情,齐相管仲也极力谏阻,才算把蔡穆侯释放归国。
    蔡穆侯经过这次挫折,对齐桓公的意见更大了。当时的中原诸侯,不从齐,即从楚。蔡穆侯既然不愿与齐国合作,就只有低下头来向楚国朝拜了。
    蔡穆侯死后,其子申午即位,是为蔡庄侯。
    蔡庄侯死后,其子申即位,是为蔡文侯,蔡文侯死后,其子固即位,是为蔡景侯,从蔡穆侯至蔡景侯期间的多年间,蔡国大体都是归附楚国。
    公元前654年(周惠王23年),蔡穆侯劝说许国国君许僖公到楚国军营投降。
    公元前641年(周襄王十一年),蔡国参加了楚国主持的会盟。公元前639年(周裹王23年),蔡国参加了楚国主持的鹿上(今安徽阜南)会盟。公元前632年(周襄王30年)晋楚的城濮之战后,楚国战败,一度归顺晋国。 

【(公孙)归生息兵】
    楚国对归附的诸侯国,压迫得很厉害,赋税、徭役、贡礼都很重,还得跟随楚国出兵打仗。无限度的横征暴敛,使蔡国的百姓怨声载道。但是,蔡国与楚国国境毗邻,在这只猛虎的蹄爪下,哪敢妄自生非呢?不过,大国不发动战争,相应的小国也得到些安定。因此,蔡国就把希望寄托在战争不再打起来。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蔡国的大夫公孙归生经常奔走在晋、楚两国之间,调解两国关系,为停止战争积极献力。 
    公孙归生在诸侯国是个颇负盛誉的人物。他既受到楚国令尹屈建的信任,也得到晋国君臣的好评。这样对调解晋、楚两国关系十分有利。
    公孙归生的父亲是蔡国的太师公子朝。公子朝与楚国的大夫伍参是密友,因此,公孙归生和伍参的儿子伍举(伍子冒的祖父)也很要好。
    公元前547年(周灵王25年),伍举的岳父王子牟因为犯了罪潜逃他国。岳父犯了罪。女婿也遭殃。有人便向楚王告发说:“王子牟潜逃时,是伍举护送他出国的。”
    伍举得到这个消息,便慌慌张张地逃到郑国去。并且准备从郑国去到晋国。碰巧,这时公孙归生经郑赴晋,两个人在郑国的郊野相遇了。郊外,风和日丽,草木葱茏,两人便坐在树阴下,弄些野草当席垫,摆上酒菜饮起酒来。
    饮酒中,公孙归生看伍举愁眉不展,便问是怎么一回事。伍举叹了一口气。说明原委,并说将到晋国去。
    公孙归生听后吃了一惊。他知道伍举很有能力,若是在晋国受到重用,必然劝说晋侯攻楚,这样不是又要发生战争吗?他觉得应该想办法让伍举回到楚国去。
    他佯为同情,试探说:“从前两位老人家经常夸奖你,说你将来要做一番大事业。这次去到晋国,是一定能够辅助晋侯称霸诸侯的。”
    并且端起酒向伍举祝贺。伍举接过酒洒在地上,摇摇头,长叹一声道:“这哪是我的愿望!自己的祖先生活在楚国,祖先的坟墓也在楚国,我哪能愿离开楚国出奔呢?将来若是能够回到楚国,埋葬在楚国,那就是我最大的幸运了。”说着,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公孙归生看到伍举真的留恋楚国,便霍地站了起来,端起觚(春秋时期的酒器)将酒洒在地上,说:“请你很好地保重身体吧!我一定让你回到楚国。若是做不到,就如这觚酒。”伍举连忙跪在地上叩头,说:“你能让我回到楚国,就是对我最大的恩典了!”公孙归生从晋国回来,随即去到楚国。楚国的令尹屈建问他说:“你常在楚国,也去过晋国,你看楚、晋两国的大夫哪个好些呢?”
    公孙归生回答说:“晋国执掌权柄的卿不及楚国,但是大夫却很贤良。这些贤良的大夫多是楚国派遣前往的,并且在对楚国起着不利的作用。”屈建很意外,问他是否有根据。
    公孙归生逐条陈列道:“你看,楚庄王的时候,析公逃到晋国。晋国重用他,在绕角(今河南鲁山东)的战役中,使楚国遭受惨败。楚共王时候,就更多了。贲发逃到晋国,晋国用他当谋士,在鄢陵之战中,大败楚师。巫臣逃到晋国,对楚国起的作用更坏了。
    他劝说晋国与吴国通好,教授吴国车战的方法,使之攻楚。直到现在楚国不得安宁。其他如王孙启、雍子,都是从楚国入晋的,结果都使楚国蒙受很大损失。现在伍举在被迫的情况下又要去晋国,晋国准备给他上大夫的官职。但他很想回到楚国,希望楚国能够赦免他。对这个人,楚国若是不采取措施,一旦被晋国重用,是会使楚国受到更大损失的。”
    屈建听后,吃了一惊,向公孙归生拜揖道:“劳你的大驾告诉伍举,他若是能够回到楚国,我为他提升官职,扩大住宅。”伍举归楚,使晋、楚两国在和解的道路上减少了障碍。公孙归生与宋国的向戌对晋楚两国又做了很多工作。
    第二年(公元前546年周灵王26年),以晋、楚两国为首的诸侯弭兵大会召开了
【楚灵王诱杀蔡灵侯_灭蔡】 
    溯自蔡叔度在流放地郭邻死后,其子蔡仲能遵循祖父文王之彝训,“率德改行”、“惟忠惟孝”。周公闻其贤,推荐于成王,复封于蔡(今河南省上蔡县)。
    递传至第16代景侯时,发生一场乱伦丑事,导致蔡国亡于楚达三年之久。 
    蔡景侯在位49年(公元前592~公元前543年)正当春秋晚期,蔡国时为二等强国。其疆域:东至顿子国(今项城)界,南至沈子国(今平舆、汝南)界,西南至房子国(今遂平)界,西北至柏子(今西平)、郾子国(今郾城)界,东北至陈侯国(今淮阳)界。景侯名固,晚年傲惰荒淫,为世子般娶妻于楚,见其年轻貌美,逼而通之,“淫而不父”。般知其事,恼羞成怒,命健卒刺杀之,酿成一场宫庭惨剧,般即日自立为君,是为灵侯,宣布景侯暴病而死,以掩人耳目。当年十月,安葬景侯。 
    蔡国的南方为强大的楚国。这时楚国的灵王恃楚国兵强马壮,正欲争霸中原,而患陈、蔡为阻。
    蔡灵侯10年(公元前533年),楚公子弃疾将兵灭陈;
    蔡灵侯12年(公元前531年),楚灵王派使臣约蔡灵侯于申(今河南南阳)地相会。灵侯准备前往,大夫公孙归生劝道:“楚王一向贪婪而不讲信用,怨恨我国附晋阻止他争霸中原。现在来约主公与他相会,财礼送得多,话说得很甜,这是在诱骗我们,不如不去。”灵侯不听劝谏,带70个随从士卒赴会。
    是年3月15日,楚灵王在申地埋伏甲士而宴享蔡灵侯。宴会上,觥筹交错,谈笑风生,把灵侯灌得酩酊大醉后,楚灵王顿时翻脸,宣布灵侯为弑君杀父的乱臣贼子,命甲士捆绑了他。
    四月初七日,蔡灵侯惨遭杀害。对随从灵侯的70个士卒,楚灵王也同时让人灌醉并捉住了他们,威胁他们说:“降者官高禄厚,否则,杀头后填于沟壑,教汝辈死无葬身之地!”战士们个个怒目圆瞪,异口同声地高呼:“愿从吾君于地下,决不投降当狗熊!”于是他们都同时遇害了。 
    在这场大屠杀之后,楚灵王即时派公子弃疾率师围蔡。并悬蔡灵侯首级于百尺高杆之上以震慑蔡人,迫其开门纳降。
    蔡国当时由老臣公孙归生与儿子朝吴扶保太子有(《史记》作“友”)坚守城池,遥望灵侯之头俱抱头痛哭,守城军民亦无不悲痛欲绝,恨入骨髓。公子弃疾命人号叫:“蔡人速降!”归生父子怒气填膺,大呼:“誓为吾君报仇雪恨,宁死不降!”守城将士与民众也都随声高呼“宁死不降!”于是一场围攻与反围攻,生与死的激烈战斗开始了。
    一时城上城下,矢石如雨,血肉横飞,惨不忍睹。归生父子一方面指挥全城军民日夜奋战,一方面帮助蔡洧突围赴晋国向盟主告急,请求救兵。
    晋君虽组织援军往救,但诸侯军多畏楚如虎,观望不前。蔡国自那年四月被围攻起,直至十一月艰苦血战七、八个月,城中弹尽粮绝,草根树皮吃尽,居民饿死者居半,守城将士疲饿已极,无力执戈御敌,楚军乃蚁附登城;蔡国军民则创病皆起,转入巷战,死者山积。此时归生在奄奄一息中闻知城破,忧愤而死。
    公子弃疾囚太子有和蔡洧送归楚国。楚灵王时居冈山,杀太子有以祭山神,赦蔡洧留用。
    楚灵王封弃疾为蔡公,屯兵蔡城,镇守北方。
    并命人修筑陈、蔡、不羹城,以威胁中原诸侯。
    蔡国朝吴,忠君爱国,志在恢复祖国,乃含垢忍辱以事奉蔡公弃疾,因为他已看出蔡公是一个有雄心大志的人,是不会永远屈居在暴君灵王之下而俯首称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