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民中教研活动——七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稿《河中石兽(定案)》
(2013-12-21 22:18:39)
标签:
教学活动教育 |
分类: 语文组 |
课 |
河中石兽(定案) |
年 |
|
||
学 |
|
主 备 人 |
饶晓月 |
审核时间 |
2013.12.5 |
参与人员 |
蓝永亮、王国芳、纪慧敏、夏慧慧、李慧、翁飞雪 |
||||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课文的中心意思
2、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 3、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这幅图片是清代学者的书房,取名“阅微草堂”知道这位学者?大家猜想纪晓岚为什么取名为“阅微草堂”呢? 作者资料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小结:《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阅微草堂笔记》的一则轶事《河中石兽》。 二、推进新课 过渡:我们学习古文应该反复诵读,以致成诵。古人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不诵读就不能领会文章的意蕴。请大家挺直腰板,捧起书本。放声朗读文章。 (一)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2题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3题
小结: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才能更好把握字音。 (二)材料链接:《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说,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联系:《聊斋志异》中“志异”。 (三)文本解读
过渡:讲述了一件怎样的“神异”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深入阅读,便可分晓。 2、故事中主要出现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对事情的看法如何? 3、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4、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 三、分析人物 过渡: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一)、巩固练习,拓展提高:1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心中暗想:
(二)拓展练习
做导学案拓展 五、课堂小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