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民中语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河中石兽(初案)》
(2013-12-21 19:25:32)
标签:
教学活动教育 |
分类: 语文组 |
课 |
河中石兽(初案) |
年 |
|
||
学 |
|
主 备 人 |
饶晓月 |
审核时间 |
2013.12.1 |
参与人员 |
蓝永亮、王国芳、纪慧敏、夏慧慧、李慧、翁飞雪 |
||||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归纳课文的中心意思 2、借助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 3、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一)展示预习成果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做“导学案”“基础达标”1——3题 (一)做完后,学生展示,先答答案,然后说原因,要规范完整
(二)读课文。 1、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4、总结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1、2题略 3、可分五层:一头一尾,中间三层。 4、四种: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5、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归纳本文中心: 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做导学案拓展 五、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