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功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放松
(2014-04-20 18:37:57)| 分类: 武学健身 |
站桩功怎样才能做到真正地放松?
习站桩多年,近日刚刚明白站桩放松的问题,今将所得所悟记录于此,以作存照。
芗老认为,站桩是为了“换劲,内力外发,弱者转为强,拙者化为强”。通俗一点儿说,站桩是为了改变人后天的用力习惯造成的脊椎与四肢的僵拙,即放弃肢体的局部用力习惯,恢复先天的脊椎用力习惯。换劲后,每有动作都是脊椎在做功,胳膊腿儿都是挂在脊椎上的附属品,完全地放松,丝豪不用局部力,即使在技击时,胳膊腿也要放松,用的是胳膊腿的地心引力。在养生健身上的道理则是:(脊)骨正筋柔百病消。
杨式太极名家郑曼青先生说:“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
芗老站桩所强调的“松”,与太极拳里的“松”是一个道理,打太极拳肩臂松开,讲究肩臂象洋娃娃那样一根线连在肩膀上,就是为了解放脊椎,大龙做功,不让肢体的后天局部力做功的意思;在芗老的著作里,这个放松的状态叫做“脱肩松臂懒束腰”、“玉树挂宝衣”。
陈式太极拳也有“四块放松”的要求(陈照奎),即两肩与两胯的放松,目的也是为了解放脊柱。
只有真正做到放松,才能达到站桩换劲的目标,如何才能做到呢?经多年的求学与体认,至今方悟,现总结如下四点:
1、
以两手分别提起站桩者的两个袖口,让他放松,胳膊上一点力量也不许使,就这样吊着,并记住这种松沉感觉。胳膊彻底放松后,站桩者会感觉到肩部肌肉彻底舒展开来。之后慢慢放开两手,站桩者的肩臂会微微向下沉一下,但不会落下来。这种状态是“脱肩松臂懒束腰”,要记住这种感觉,以后自己站桩时,先吸一口气,在呼气的同时,肩臂松沉,找到这种感觉,并放松膈膜,让心肺不受压迫。要注意腋下空涵(卷肱),切不可夹腋、耸肩。四肢关节总要似直非直、似曲非曲。
2、脊柱的放松
头要虚灵,不可用力。
脊柱从大椎处挂画,胸腔有横开之意,肩胛有裹合之意(背如背锅),腰间上下左右拉开、命门后靠,腰脊骨垂线似,尾椎垂放,臀部之下如有高凳,用臀部去够它。脊柱从大椎吊起,两肩臂垂挂在脊柱上。
3、髋胯的放松
4、上松下紧,下肢关键在膝盖
下肢承受体重,膝盖的要领很关键,方法出错,容易受伤。
练习不得法,站桩之后膝盖痛; 而练习得法正确,站桩之后膝盖会内部发热,非常舒适,而不是酸麻痛感;
膝盖的要求,伏兔以上,筋肉往上用力;三里之下,筋肉向下用力;
膝盖前顶(纵膝)可以过脚尖,腘窝反崩(拔地欲飞之感);
大腿外侧,向内裹合;大腿内侧,向外撑顶,如夹一根水桶粗细的圆木。
在膝盖这一点,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争力,将膝盖固定住,而膝盖上下半月板之间,因六面力的互争,反而得到放松,合力近乎为零。
膝为筋之府,膝盖周围,筋膜纵横,包裹四周,将膝盖的各块骨骼六面互争抻拉,如同钢筋包裹,保护膝盖,则下蹲所承受的体重由钢筋所承接,膝盖半月板之间受周围筋膜拉开,反不挤压受力磨损,而膝盖之内部,气血津液循环加速,半月板反能得到滋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