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里的那只钟
(2012-08-28 09:49:18)
标签:
杂谈 |
分类: 走进围城14 |
《围城》里的那只钟
高2011级14班 王婷
黑格尔说过“一切存在即合理”,那么,《围城》里出现了8次的钟,在文中的合理性又体现在哪儿呢?
方鸿渐的父亲说“这之钟走得非常准,我昨天试过的,每点钟只走慢七分钟。”方老先生无疑是有幽默细胞的——钟很准,慢七分钟——到底是准,还是不准?就像他自己对于子孙的教育,到底行?还是不行?一只是过时、不准的老挂钟,一个是写自传、日记以为自己歌功颂德旧的前清的举人。冥冥之中我感觉这是一种无言的讽刺。这只钟无疑是传统思想和封建文化的寄托物,寄寓了方遁翁对传统文化的固守与执拗。
孙柔嘉形容方鸿渐:生气的时候,拉长了脸就跟这只钟的轮廓很像;说话时嗓子里唏里呼噜,跟钟发条转动的声音非常之像;是这只钟变出来的妖精。孙柔嘉“——哦,我忘了,还有这只钟——你自己瞧瞧,不像钟么?我一点没有说错。”柔嘉不止一次说鸿渐与钟相像,这只祖传下来的钟与溜洋归来的方鸿渐又在哪些方面相像呢?他们都顶有嘘头,却无多大的真才实用;它落后于真正的时间,溜洋而归落伍于社会···钟声作为通俗的声音对现实有着警醒作用,用撞打的声音来警醒着方鸿渐、孙柔嘉以及后来的人。
如果遁翁夫妇生在现在,定会被批评不会“送礼”,谁给人送钟,送终呢?小说最后,方鸿渐回到家中,柔嘉和李妈已被接走,成堆的箱子少了一只···他和柔嘉的婚姻被盗了墓——不,应该说是他自己开的棺。这只钟无疑见证了方鸿渐将错就错的婚姻的送终。小说结尾处:这只祖传的钟“当、当、当、当、当、当”响了六下,六点钟是五个钟头以前,那时候一切都还是美好的,他与柔嘉都在美好的相望钟等待着,然而事情却并未向想的那样发展。任凭这时钟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响得如何透彻人心,时间终究是回不去的。在时间这座城里,有一个不渝的原则“走过的路无法更改”它将所有人围住。这个计时器,它包含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然而,钟,这一通俗的工具,不仅给人时间的警示,也给人心灵的震撼。不仅在《围城》中。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所述,麦克白夫妇在黑夜施计谋杀了邓肯王,一夜狂迷,直到第二天早晨听到送牛奶的敲城堡的门,才突然苏醒,这声音非常通俗,却有帮助别人拨离黑暗狂迷的作用。这个落时的时光机静静地敲着,也同样敲醒了在黑暗中狂奔却不知道方向的人,如围城中的芸芸众生,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何去何从,而后人却看得一清二楚。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存在自己的钟,依规律走,我们需要的是通俗意义上的声音,与我们心中的形成共鸣,如恶贯满盈的罪犯,需要的不一定是严惩而仅是一句亲人的呼唤;冷酷无情的士兵,需要的不是功勋而是婴孩的一声“爸爸”。很简单,唤醒了心中与丑恶相对应的纯洁灵魂,就如钟声一般,使人豁然开朗。
前一篇:围城之说
后一篇:为何苏文纨不愿和赵辛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