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分析贾府衰败的原因

(2012-08-28 09:27:09)
标签:

杂谈

分类: 小品红楼11

分析贾府衰败的原因

高2011级(11)班 马菁岭

在《红楼梦》中,对当朝四大家族之一--贾家的描述是“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虽然难免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其家族豪华奢侈的程度却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偌大一个贾府却日渐衰败,以至于后来为了筹办贾母的葬礼需得典卖家当首饰,却也不甚风光。究其衰落的原因,共有三点。

(一)安富尊荣者多,运筹谋划者少

其一,主子养尊处优,下人得过且过。贾府的主子们大多是一副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贵族派头,他们除了每天变着花样享乐之外,似乎就不知道世间还有什么事情值得花费心思。在享乐心理支配下,他们沉溺在醉生梦死的生活里,哪里还顾得运筹谋划家业大计。主子们如此,下人们就更懒得操心了。家业本是主子的,主子尚且不放在心上,奴才又何必忧虑。正像古语所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其二,主子滥用职权,损公肥私。执掌权利的主子,并不是完全处于养尊处优状态,有时倒显得相当辛苦,主要是为了个人谋利。如凤姐表面上在为家务日夜操劳,其实是将贾府一步步推向灭亡。因为她为了维护个人权利,满足日益膨胀的权势欲,只能对上欺瞒献媚,助长奢侈浮华的风气;对下欺压盘剥,克扣月银,放高利贷,一再激化矛盾。

其三,奴仆刁钻,离心离德。贾府这份基业,名义上是荣宁二公所开创,实际上主要是由焦大之类的奴才挣来的。正如焦大所说:“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享荣华富贵?”确实,假如焦大当初没把宁国公从死人堆里背出来,哪里会有今天的宁国府?创业离不开奴才的拼杀,守成更需要的合作。但今天的奴才,已没有了焦大那份耿耿忠心,早已跟主子离心离德。李纨就抱怨说:“如今咱们家里更好,新出来的这些底下奴字号的奶奶们,一个个心满意足,都不知要怎么样才好,少有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咬舌根,就是挑三窝四的。”(第七十一回)失去了人心,封建国家尚且难以保全,况且一个贵族家庭呢!

其四,矛盾错综复杂,冲突激烈残酷。围绕家政执掌权和宗族继承权,贾府的主子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的争夺战。人与人之间,时时处处都有可能爆发尖锐的厉害冲突。正如探春所说:“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七十五回)如赵姨娘为了给贾环争取家族继承权,施魔魇法暗害宝玉,险些令宝玉丧生。诸如此类的矛盾冲突,撕开了温情脉脉的礼法面纱,揭示了贵族大家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这些矛盾冲突,实是贾府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正如探春所说:“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二)奢侈浮华,出多入少

穷奢极侈,是贾府生活的主要特征。一个对贾府来说很平常的螃蟹宴,便要花费二十多两银子。刘姥姥叹道:“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稼人过一年了。”然而,这只不过是日常饮食起居所需要,偌遇婚丧喜庆大典,贾府就更加恣意挥霍了。宁国府为秦可卿买的一口棺材,即便“拿一千两银子来只怕也没处买”(第十三回)。为迎接元春省亲,贾府大兴土木,“堆山凿池,起楼竖阁,”建成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其奢华糜费程度之惊人,连过惯皇家生活的元春也不禁为之摇头叹息。

贾府的这些排场,是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勉强支撑起来的。它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收取地租。可是,濒临破产的农村经济,已不可能填满贾府这种无底洞似的欲壑。如第五十三回写宁府的庄头乌进孝来交租,贾珍原想至少也有五千两,但乌庄头只交来二千五百两。于是贾珍皱眉道:“这够作什么的!”是的,这还不够宁府办一次婚丧喜事之需。可见,即使庄农不吃不喝,也难供养贾府。在就必然会造成贾府出多入少的局面。这种情形已经相当明显,就连不通庶务的林黛玉也有所察觉:“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至后手不接。”(第六十二回)然而,“省俭”与贵族图虚荣讲享乐的生活习惯势同水火。贾府宁可走向死亡,也决不放弃奢侈浮华的虚热闹。

(三)“儿孙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

宁荣二公在马上得天下,建立了贾府的基业。他们的下一代雄风犹存,尚可以守成。但到了现在的第三代,已经退化为昏聩无能的一辈;贾敬一心烧丹炼汞;贾赦则是个老色鬼;唯独贾政风声清肃,却庸碌古板,不通庶务。至于第四代,贾珍、贾琏、贾环,以及第五代贾蓉等,则堕落为一群聚赌嫖娼、淫欲放纵到了乱伦地步的“畜生”。由这些败家子继承家业,贾府必将一败涂地。

细细想来着些原因,贾府衰微破败的悲剧结局似乎也是注定了的。但是,像这样的贵族大家庭,毕竟有些“百足之虫”的本领,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死而不僵”,而且,它一度还给人以繁荣昌盛的假象。

在小说的开始部分,贾府其实已处于“死而不僵”的状态,元春晋封贤德妃,像一剂强心针,使它开始回光返照。此时正是元宵节,这种假象,只勉强维持了一年。待到次年元宵节,它便开始显露出僵硬的景象。第五十三回至五十四回描写贾府过年的情景,“除夕祭宗祠”仍颇为隆重,但到“元宵开夜宴”时,族人来者却寥寥无几。从此,败象越来越多。如第七十二回写到贾琏、凤姐与鸳鸯商议典当贾母的“金银家伙”,以解燃眉之急。恰在此时,夏太监又传话来“借”银子,令贾琏哭笑不得,妄想“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之后,林之孝便建议遣散老奴及多余的丫头,说:“如今说不得先时的例了,少不得大家委屈点,该使八个的使六个,该使四个的使两个。”封建大家庭历来以人丁兴旺、奴仆成群相夸耀,然而,贾府今非昔比,过多的人口已经成了沉重的负担。待到这一年的中秋节,它那末世的光景,就展露无遗了,到处是凄清悲凉的景象;庸俗而不吉利的笑话,令贾母越发不安;祠堂里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悲叹声。百足之虫的末日,已为期不远。

《红楼梦》所展示的贾府的末世景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足以概括整个封建社会的末世景象。作品所揭示的贾府没落的原因,深刻反映了封建末世的种种弊端,同时也暗示了封建必将崩溃的社会发展历程。一叶知秋,贾府衰亡的悲剧,其实是一出巨大的社会悲剧,是封建命运的预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