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假设某地新建了一个小学,为解决学生上学放学交通问题,打算修建一条公路与已有公路连接起来。要求运用 GIS 空间分析技术,初步设计出成本最小、路径最短(需要考虑地形坡度和公路经过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的公路,并形成公路规划图,为实际的公路建设提供参考。
2.实验要求
① 应用Arc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表面分析、成本权重距离、数据重分类、最短路径等空间分析功能,生成连接公路源头和学校的最优路径。
② 要求新建路径成本最少,路径最短。
③ 各数据层权重比为:坡度60%、土地利用40%。
③ 新建路径的土地利用成本计算权重分别为:Agriculture 4,Barren land 6, Brush/transitional 5, Built up 9,Forest 8 ,Water 10 ,Wetland 2 。
二、实验原理
从目标点到源的最短路径或最小成本路径的找寻,首先需要获取成本数据,其次执行成本距离加权函数,获取成本方向数据和成本累计数据,最后通过执行最短路径功能获取最短或最优路径。
三、实验数据
destination.shp(公路起点)、roads.shp(已有公路)、school-site.shp(学校)、landuse.shp(土地利用)、elevation.shp(高程)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在ArcGIS中添加五个数据层。
2.设置分析环境
打开Spatial Analyst工具条,在Option中设置Extent “Same as Layer elevation ”,Cell Size “Same as Layer elevation ”,此外还要设置工作路径。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3.坡度生成
打开“Spatial Analyst”工具条,利用表面分析功能的“Slope”对“elevation”图层生成坡度。
4.对土地利用和坡度进行重分类
① 对土地利用进行重分类
在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中选择Reclassify,在Input raster选择landuse,Reclass field选择Landuse,分别给各类土地赋予新值:Agriculture 4,Barren land 6,Brush/transitional 5,Built up 9,Forest 8 ,Water 10 ,Wetland 2.
② 使用相同的方法对坡度进行重分类,分类方法选择Equal Interval(等分方法),将坡度分为十类。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5.最小成本路径的生成
① 利用坡度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产生成本数据:考虑到修筑公路的时候,坡度占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赋予坡度60%的权重,赋予土地利用40%的权重。点击Spatial Analyst-> Raster Calculator,创建下面语句:[Reclass of landuse] * 0.4 +[Reclass of Slope ] * 0.6 进行计算,修改生成的图层名称为“成本”。
② 计算成本权重距离函数,生成“距离成本”和“方向”
在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中,点击Distance->Cost Weighted,Distance to 选择school-site.shp图层,Cost raster选择“成本”图层,选择Create direction复选框。这样就生成了两个图层:“CostDistance to School_site”和“CostDirection to School_site”,分别将这两个图层重命名为“距离成本”和“方向”。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arcgis <wbr>实现道路选址]()
成本距离
方向
③ 最优路径选择
在Spatial Analyst工具条中,点击Distance->Shortest Path,Path to 选择destination.shp,
Cost distance raster选择“距离成本”,Cost direction raster 选择“方向”,Output features中修改输出的文件名为“最优路径”。
地图中增加了一条连接“公路起点”和“学校”的线,就是我们要找的最优路径。
五、实验结果(附图和总结。讨论:为什么要使用方向、重分类?)
结果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