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朋友讲自己几乎没下过练习场,一下场就被认定为有高球天赋的“老虎”,呵呵,我想这都是自身虚荣与高球“导师”们有机结合的最常用最普通的励志名言了。高球业余爱好者就是一个熟练工种,跟开车积累公里数、开飞机积累驾机时数是一样的,跟杀猪有从屁股杀的,也有从脖子动刀的,一样一样的,最少杆数让小球进洞是硬道理!但不到练习场练习,不在反复演练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击球方式和肌肉记忆,靠下场大无畏革命勇气,那结果要不就是对自己、最高球、对球友极端不负责任、不真正爱,要不就是脑袋里进了蚊子,登革热,有病了!
凡是我看到令人愉悦、令己愉悦的球友,多半都是至少在高球上认真、踏实、严谨严肃的人,都会经常到练习场校正动作,寻找感觉,有的甚至会一下球场,马上绕道练习场,把刚刚在球场上出现的问题给校正回来,很有点学生课后、考后总结反思积累巩固的味道,真是令人尊敬与此的!
老话说:三岁看小,十岁看老,是有道理的。凡是高球打得好的人,一定是从十岁开始就能从身上反映出一种认真、勤奋、不服输的劲头,到老了,加上心态平和、内敛内涵,自我完善,自觉自律,于是有了这项生涯巨长、成绩优良的运动,呵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