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让汉字焕发出生命活力——研习鄢小红老师字理识字教学案例《衣》

(2017-12-13 11:01:03)
标签:

转载

分类: 齐桥小学

案例名称:字课工作室案例开发(一):衣

执教人:鄢小红(成都泡桐树小学语文教师,研发有“汉字文化”校本课程,成都市青羊区语文学科带头人)

案例背景20161124-25日,卓越教师工作室赴成都,在泡桐树小学、友谊小学和草堂小学进行课堂教学交流。本次交流成果经由《时代教育·人物周刊》20171月号刊登。

学生:成都泡桐树小学四年级学生

案例来源:http://mp.weixin.qq.com/s/KWS4c6VP12Y3e2-wb3VTjg


一、案例《衣》概况

设计理念   鄢小红老师致力于研发“汉字文化国学课程”,引领孩子们走向汉字文化的纵深处,与孩子们一起探寻汉字王国的秘密花园。案例《衣》正是体现了汉字文化国学课程的设计理念。

教学环节   案例《衣》由诗词导入”“穿越造字”“吟唱《绿衣》”“认识衣字家族成员总结五个环节组成。

教学模块   案例《衣》的教学内容是以模块的形式构成的,有以下几个模块:国学积淀(与某个汉字相关的古诗)、汉字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古为今用(经典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创编汉字(学生自创汉字)。

 

教学策略   案例《衣》使用的教学策略可概括为“寻根溯源——回到图形”“析形索义——说文解字”“排列组合——组建联合”。

http://s12/mw690/002Y9yF0zy7gkOe679xdb&690

二、案例《衣》体现的语文学习心理规律

案例《衣》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教学模块都遵循了语文学习心理规律,可谓是一个上乘的案例,对识字教学具有原则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第一,案例《衣》的教学设计遵循了汉字的特点

理据   汉字构形具有理据,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形旁具有提示和区别的作用。提示作用指的是形旁具有“见山之旁知山,见水之旁知水”的表意作用。形声字形旁的区别性能突出体现在声旁相同的同音字上。

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要求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而形声字在汉字中占到80%以上。形声字由声符和形符组成,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形义特点来掌握相关的组字规律,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  鄢小红老师从汉字家族里选出姓衣的成员,包括“初”“裘”“衷”“袖”“裁”“表”“袍”“衰”“裹”“褐”“裂”“补”“裕”“卒”“哀”“袭”“裔”“里”“裳”。这种“基本字带字法”能够提高学生自学汉字的能力和识字效率。

 

大量的形声字是在假借的基础上通过加形旁或改形旁分化而成的。“衰”是“蓑”的假借字。将“衰”和放在一起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汉字创造过程中的假借现象,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混淆的现象。

http://s9/mw690/002Y9yF0zy7gkOzorNu98&690

第二,案例《衣》的教学过程遵循了学生识字学习的心理特点

1.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建立音、义、形三者之间联系的过程。

字义、字形   由于案例《衣》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师更多地注重字的义和形。鄢老师字形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实物图——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这种对照-溯源的识字模式给予学生大量的直观刺激,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把一个个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变为一幅幅鲜活灵动的图画。这固然可以增强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学生不仅记得快,而且记得牢。字义是字的主要因素之一。

字义  小学生能否理解字义,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字音与字形的感知与记忆。在字义教学方面,鄢老师拈来《说文解字》中的解释,帮助学生理清汉字的本义和基本义。孩子们在课堂学习之前,在一定的言语系统中已经构成了主要的、基本的意义联系系统,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用作表达的意思。教师在课堂上的任务,不仅要召唤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而且还要启发诱导学生,了解汉字其他重要的意义联系系统,比如,的本义是上衣,这是大部分同学都不知道的。

http://s2/mw690/002Y9yF0zy7gkODnis991&690

2.学生对词义的掌握过程一般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解到运用的。 

从具体到抽象   引导学生将字形与某一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使字形本身形象化或赋予字形本身以意义。

http://s9/mw690/002Y9yF0zy7gkOVEvck88&690

 

从理解到运用   语境对字词识别都有显著影响,应注意在语境中教识字、如引导学生看图认字、在古典诗文中识字。上课伊始,鄢老师就拈来两句包含布衣的诗句和两句包含蓑衣诗句,在学习了形、音、义之后,就带领学生吟唱《诗经·绿衣》。

第三,案例《衣》的教学设计符合小学生的学法特点

小学阶段又可细分为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不同的学习阶段,其学法的特点也不同。案例《衣》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校学习常规的训练,中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成分和抽象逻辑成分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在直观形象成分增加的同时,抽象逻辑成分开始增加。概括水平的发展处于直观形象水平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的状态。小学四年级的儿童已能学习运用归纳、演绎、类化和对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归纳和推理   鄢老师在运用直观教学法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启动归纳和推理的抽象思维方法,让学生对字家族的字进行分类。

http://s7/mw690/002Y9yF0zy7gkOZGgtMb6&690

比较   比较是思维的重要的形式。运用比较法也有利于学生识字。心理学研究发现,低年级的学生在把新旧东西做对比时,他们更多的是注意新旧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而很少注意二者的差别。而学生的比较的能力是随着年级的递升而增强,到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这种能力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获得进一步的提高。据研究,比较时以两个字为宜。学生在比较的时候,对字词的直接感知优于表现。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把比较的两个词都呈现出来。鄢老师的教学过程正体现了这一科学规律,请看这一段教学实录:

生:有草字头,蓑衣是用草编成的,所以是这幅图片。

师:说的非常好。孩子们,原本的蓑字是它,读什么?

生:

师:对,怎么回事呢?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两位小博士来解惑。(出示PPT

1亲爱的汉字小博士,为什么衰字以前读作蓑?

2恩,我们祖先最先造的这个字。本来读作蓑,用草编织的遮雨的衣服叫蓑衣。后来祖先造的字不够用了,怎么办呢?借呗,就把衰借去表示衰弱的意思。

1汉字都可以借啊?

2是啊。而且借走了通常都不会还回去的。所以就想点办法,给衰字加上草字头,代表原来的衰字,这就是蓑的来源。

 

三、案例《衣》与学生的发展

(一)知识与能力层面

★记忆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是了解这个知识的来源和产生过程。鄢老师把汉字的构成规律和演变过程用通俗易懂而趣味盎然的语言讲述出来。

★“实物图——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体”的“对照-溯源”识字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大量的直观刺激,符合孩子们的思维特点,可增强学生识记汉字的效果。

★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形义特点来掌握相关的组字规律,运用基本带字法,组成字家族,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自学汉字的能力和识字效率。

 

★鄢老师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学汉字的能力,相机传授识字的方法(查字典),请看下面的片段:

http://s12/mw690/002Y9yF0zy7gkP31olZ7b&690

(二)过程与方法层面

1.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汉字的创造过程就体现了联想、想象、推理、比喻、类比等思维。学习汉字可以使左右大脑两半球均衡发展,挖掘儿童潜能,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鄢老师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学生自编自创汉字的环节,即根据某种意思来造字。这个新颖的教学设计点燃了孩子们的思维。

 

:好,这时祖先开始造字了。今天我们再穿越一下,自己来造一个

(生开始造字,师在黑板上贴上一生所造“衣”字,并请此生解释。)

:右边的东西就是衣服,上面那一撇是衣服上的花纹。

 

2.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识字教学具有美育功能。汉字具有丰富的审美内蕴和广阔的审美空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审美对象。审美的前提是了解和感知,鄢老师让学生了解汉字发展的来龙去脉,这为学生深刻感知汉字之美创造前提。

鄢老师的案例《衣》中,主要运用了两种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感受汉字之美。

其一,指导了解汉字的图画美。越古老的字,图画性越强,因为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鄢老师向学生展示了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等字的象形性比较强,仿佛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其二,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形音结合美。现代汉字中大部分的字都是形声字。如果是形声字,只要知道它是由什么形旁和什么声旁组成,记起来就方便许多,这就是一种魅力,一种美。

在鄢老师看来,当我们把汉字当成有美感、有故事的生命去理解、去欣赏的时候,无疑会产生一种喜爱汉字的情愫,也无疑会培养对汉字高度敏锐的感知力和审美力。

 

   3.培养观察习惯和观察力

“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概括了汉字最核心的产生过程。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实际上,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也是以表意的象形字和指事字为基础的。因此,整个汉字系统都离不开表意这一说法。造字是祖先表达他们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方式,我们往往可以找到一条或隐或现的线索把表意的文字和世界万物联想起来。在这个联系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会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诗句导入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四句诗,看出来这些诗都与衣服有关;在穿越造字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的甲骨文,得出上面的解释,下面是袖子的解释;在认识衣字家族成员环节中,学生通过观察字家族中的字,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

 

《新课标》在总目标部分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汉字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字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中华文化的载体。鄢老师的识字教学不止停留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目标层面上,还试图把汉字放在浩瀚的文化背景中,让学生在识字的过程中同时充分认识到汉字的魅力。鄢老师向学生讲述汉字演变过程以及与汉字有关的古诗名篇,让每一个汉字都焕发出了活力和生机,让学生渐渐体会到汉字的趣味和灵气,进而亲近汉字,热爱汉字。

http://s15/mw690/002Y9yF0zy7gkP7mH6u9e&690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