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语理解实战技巧——语境分析法

(2013-01-10 21:22:13)
标签:

公务员考试

解题技巧

言语理解

教育

分类: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境分析法,是指利用语境的某些特点确定答案的方法,可以从语境的暗含信息及语境色彩等方面着手考虑。语境即语言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在逻辑填空的题型明确之后,其考查形式虽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考查内容却发生了细微的转向,由之前侧重考查词语的辨析转而淡化了这一考查点,使得词语辨析成为隐性考查内容,并成为逻辑填空解题的基础环节。

 

最新命名的“逻辑填空”试题,重点考查的是空缺词语前后语境的分析。语境分析极其重要,因为只有依靠具体语境,才能更好地把握词义。虽然我们很重视词义分析,但是面对最新考情,“词不离句”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必须弄清楚整个段落的意思,或者体会到这个段落隐含的一些信息,分析判断,才能挑选出最恰当的词。

这里还需要提醒考生一点是,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的答案,是要选最佳答案,而不是选最正确的答案。比如我们说的“最恰当”的词,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强调的要“契合语境”,也是此意。


(一)暗含信息

 暗含信息是分析语境时的一个切入点,也是作答逻辑填空的必备方法。要正确理解一段话的全部意义,单单了解句子内部各词的组合意义是不够的。因为对句子结构本身的理解只是表层意义,要想理解句子的全部意义,还必须进一步理解句子的潜在意义,也就是深层含义。

因为一个句子蕴含的全部意义,包括句子本身及其暗含的信息,而暗含信息则主要来源于上下文和背景知识。在国考言语理解与表达试题中,我们主要关注上下文,背景知识则作为辅助信息点考虑。

 真题示例1在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里,在人们的________中,本已零落的古建筑更加凋零,每天都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命运,如果教育能让孩子从小感受古建筑所蕴含的魅力。让他们懂得珍惜,就能最终积累出保护古代建筑最________的力量。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忙碌  可靠                                 B漠视  坚实

C误解  基础                                 D麻木  强大

答案B

解析】由“本已零落的古建筑更加凋零,每天都面临着彻底消失的命运”可以知道原文的暗含信息,即:人们对古建筑的不重视,导致古建筑更加凋零。“漠视”指冷淡地对待,用在文中符合语境的意思,所以本题答案为B

真题示例2古训“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与“蝴蝶效应”_______,两者都告诫要特别注意初始条件。对微小差别应该保持高度的灵敏度和警觉性。事物发展结果往往对初始条件具有较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其细微的改变,都会在系统后期出现_______,从而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殊途同归   问题                 B.不谋而合    歪曲

C.异曲同工   偏差                 D.大同小异    变异

答案C

解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指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蝴蝶效应”是指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二者都暗含了一个信息,就是强调“差距”,所以第二空最恰当的词语应当是“偏差”,本题答案为C

知识链接】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大同小异:大体相同,略有差异。


(二)语境色彩

     语境色彩和词语色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交叉点在于都能表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区别在于如果在语境中看一句话的某个词,这个词可能表达的不是其原有的感情色彩。

     例如:“厉害”原本是褒扬性的词语,但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反映的情感态度却大相径庭。当一个学生把一道很简单的题目做错了的时候,老师说:“你可真厉害!”老师的意思绝对不是表扬这个学生,而是在讽刺挖苦。当一个学生把一道很难的题做对的时候,老师说:“你可真厉害!”这时的老师才是在夸奖和鼓励学生。

 

   真题示例3“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作家、学者、翻译家,常常如是说,语气中带着七分        三分        。然而,话说回来,如果没有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呢?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豪  遗憾                          B.无奈  悲伤

C.感伤  埋怨                          D.骄傲  惭愧

答案A

解析】从常理推断,提到“中国古典诗歌”,那么“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的“语气”一定是褒义的,则排除BC两项而造成“不可译”的是古典诗歌本身的特点,“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没必要自作多情地“惭愧”,所以排除D项。“七分自豪,三分遗憾”,这是为中国古典诗歌自豪,为中国古典诗歌无法走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友人所了解而遗憾,所以本题答案为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