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头,是汉唐时期藁城县城池,原名槀城,也写作槁城。
位于藁城市东南部的丘头镇,如今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满目的繁华似乎掩盖了昔日的鼓角争鸣,历史似乎只有那些断壁残垣才能诉说。这里本是稾城故城——藁城市的前身,更是东汉开国皇后郭圣通的故里,郭氏豪族的发祥地。
![河北青年报:槀城故城东汉开国皇后故里 河北青年报:槀城故城东汉开国皇后故里]()
郭圣通画像
![河北青年报:槀城故城东汉开国皇后故里 河北青年报:槀城故城东汉开国皇后故里]()
护城墙旁边的护城河堆满垃圾
汉时丘头最初辖属真定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皇后郭圣通的老家,是否还保留着当年的一些容貌?
我来到藁城市丘头镇,寻访当年的古城遗址。村中的老人告诉我,10年前,城墙还残存一段一段的断垣,城墙外面环绕着一直有水的护城河。河边垂柳青杨,鱼翔鸭飞。后来,随着村民乱建住宅,城墙被取土夷为平地,遗址上盖起新的民居。环绕村子的护城河,如今成了垃圾场,大部分河段为垃圾填平。留下的一部分河段,也都是垃圾乱堆、蚊蝇滋生。
我向村中的老者请教,村中是否还有姓郭的大姓的遗迹。回答都是否定的。甚至,我在该村寻访了几十位村民,几乎没人知道这里曾经是光武帝刘秀郭皇后的故里。而值得庆幸的是,住在西门遗址附近的两位老人,知道这里原本是藁城县的县城。
在北城门附近,原有一座永宁寺,规模宏大,原来是藁城城规模很大的寺院,后来寺院被拆毁,盖成了小学。在小学门前,我看到了一通匍匐于地的石碑。可惜由于长期踩踏,石碑上的字迹几乎无法辨认。
今人已经很少能说出这些城墙和这座古城的来龙去脉,只得求助于古籍。
《后汉书·郭皇后记》注:槀,县名,故城在今恒州槀城县西。唐代李吉甫主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这座故城遗址西北至恒州(今正定城)五十八里(相当于现在的26公里),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置县。
那一年,常山王刘舜病死了,家门不幸,儿子们内讧。嗣王刘勃是个不孝之子,在他父王病重期间,酗酒嫖娼,歌舞狩猎,最可恶的是欺负他的长兄,结果逼得长兄把刘勃和其母王后欺人的罪行告诉了汉武帝派来的御使。汉武帝震怒,委派从西域归来的博望侯大行张骞前来验问,张骞不辱使命,把刘勃的罪行如实禀报汉武帝,建议处死刘勃,借此削藩。汉武帝下诏废除常山国,把刘勃发配到湖北房陵。然后把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封为真定王,辖真定(今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古城)、槀城(今丘头)、绵曼(今鹿泉市南故城)、肥垒(今藁城市城子村)四个县。这就是藁城县创建之始。
政治联姻 刘秀纳郭圣通为妾
西汉的真定王传了六代,到了汉景帝的七世孙刘普,他的女儿下嫁给槀城士绅郭昌。郭昌是槀城名门,宅心仁厚,孝悌闻名。真定恭王刘普之女,被称为“郭主”。郭主嫁到槀城郭昌家,恪守妇道,相夫教子,为郭家生儿育女,其中生了一个女儿叫郭圣通。郭圣通的外公刘普死后,其子刘扬继位为真定王。
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以后,真定王刘扬远离新莽的政治中心,承袭六代真定王的家业和余威,积蓄了巨额家产和豪族势力。在更始帝刘玄灭王莽过程中,刘扬与绵曼县山里的地方武装联合,拥有十余万人。
灭了王莽之后,刘秀请求巡守河北,更始帝刘玄授予刘秀大司马,持节镇抚河北郡国。可是刘秀到了河北,邯郸王的儿子刘林怂恿邯郸一个算命先生王郎自称是汉成帝的私生子,叫刘子舆,自立为帝,开始围剿刘秀。
更始二年,刘秀征伐王郎至真定。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经过西汉贵族刘植和宋子赵县宋城人耿纯的撮合,决定与真定王刘扬结亲,纳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妾。
经过刘植、耿纯的游说,刘扬在真定王宫,为刘秀和郭胜通举办了隆重的婚礼。刘秀通过与郭圣通的婚姻,取得了真定王刘扬和槀城郭氏家族的支持,刘扬率众10万归附刘秀。
于是,刘秀庆祝了洞房花烛夜之后,开始发兵北上,进击中山国的首府卢奴,就是现在的河北定州;又出兵南下,占领了房子(今河北高邑西)等地,在今河北内丘县东北的柏人城和河北隆尧县以东的广阿城,与邯郸王郎的军队决战并取得了胜利。
舅舅谋反 郭圣通失宠
建武元年,刘秀赢得了平定河北的胜利,在云台二十八将和文武大臣的辅佐之下,在河北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南千秋台筑坛登基,即皇帝位,改元建武,随后消灭了更始帝刘玄的残余势力,建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称帝后,郭圣通得到很高的待遇,先是被立为贵人,后生皇子刘强。
可偏偏就在这位槀城美女如日中天之时,他的舅舅刘扬神魂颠倒做上了皇帝梦。他可能觉得依靠他的支持,刘秀能当皇帝,他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当皇帝呢?
于是,刘扬请了一位“神仙”,制造谶语:“赤九之后,瘿杨为主。”刘扬因为脖子上长出来一个红色的肉瘤子,称为瘿杨。这本来是病态,可是他却觉得是当皇帝的兆头。
刘秀得到密报,刘扬谋反,他先派两员大将到真定,刘扬守城不出。奉命前来平叛的将领们,不敢轻易围剿郭贵人的舅舅。于是,刘秀派耿纯到河北,耿纯带百余兵士到真定,住在传舍,邀刘扬相见。
耿纯与刘扬属老表亲,而且耿纯曾经促成了刘秀与刘扬外甥女的婚姻。因此,刘扬对耿纯非常信任。而且他也感觉到在我刘扬的地盘上,人众势强,于是应邀到驿馆去见耿纯,命其兄弟领兵留在门外。耿纯在传舍,以礼相待,又请刘扬兄弟入内。待众人坐定,耿纯突然下令随从将士诛杀刘扬兄弟,勒兵而出。
镇压刘扬之后,为安抚槀城的郭氏豪族和郭圣通,刘秀封刘扬的儿子刘得为真定王。为表示皇恩浩荡,反立郭圣通为皇后,刘强为皇太子,大赦天下。
看上去,郭圣通被封为皇后,真定王的王位仍然还在,但实际上真定王的势力已经不复存在,刘得只是一个傀儡。而刘秀与郭圣通因政治而结成的婚姻,从此失去了政治意义。不久,郭圣通失宠了。
之后,刘秀不断出征,都是带着结发妻阴丽华陪同。虽然只是贵人的阴丽华,随刘秀北征时,在元氏故城的传舍中生皇子刘庄,进一步得到刘秀宠爱。
自从刘扬被杀后,郭皇后就逐渐失宠,因而心怀抱怨,与刘秀的矛盾日益激化。刘秀终于下诏废黜郭圣通,立阴氏为皇后。
刘秀在诏书中,使用严厉的词语贬斥郭圣通,说她“怀执怨怒,数违教令,不能抚恤他子,训长异室”,
意思是郭皇后经常抱怨皇帝,多次违背教令,对嫔妃所生的皇子们非常凶恶。这样的刁妇,“岂可托以幼孤!”
而阴丽华出身河南新野平民之家,吃苦耐劳,被刘秀誉为“有母仪之美”,且教子有规。所以她的儿子刘庄就成了皇位的继承人。郭圣通因政治目的而促成的婚姻,最后以政治而失败。
郭圣通被废皇后,先贬为中山王太后,封她的次子刘辅为中山王。刘辅后来又改封为沛王,所以郭圣通也随之改为沛太后。最终,郭圣通在冷宫中抑郁而终。
也就在这一年,刘秀果断下诏,将刘扬的儿子刘得贬为真定侯,原真定国所属的真定、肥垒、槀城、绵曼四个县全部归属常山郡。
当地有刘海即是皇子的传说
槀城县在北齐改为高城县。隋开皇初,高城县从恒州改隶赵州。开皇十年设置廉州(治所今藁城市),领高城县。十八年高城县复名槀城县。大业三年,槀城县治由丘头迁到廉州旧治(今藁城市)。唐代以后,这座初创于战国时期的名城大邑,就逐渐废毁,成为一座故城废墟,而丘头因为位于这座墟丘的一头,故名丘头,但仍然是槀城县内一个大镇。
槀城县在唐天佑二年,因避朱温父名城之讳,改为槀平县,五代后唐又复原名。元太祖时改名藁城县,太祖十五年升为永安州,后又恢复为县,明清沿用。
在丘头以东有两个村子名北周卦和南周卦,村里郭氏至今仍是大户,他们都自称是郭昌的后裔,光武帝刘秀的第一位皇后郭圣通,就是他们郭氏的老姑奶奶。据说,丘头作为槀城县废了以后,郭氏家族都落籍到南周卦,因为这里曾经是刘秀当年驻军的营寨。据说北周卦至今还有当年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马武将军练兵的校场。在北周卦附近,还有一个村子叫刘海庄。当地流传着许多关于刘海就是东汉皇长子刘强的传说。
相传,郭圣通被罢黜皇后,皇长子刘强也成了废太子,刘庄被立为太子,后来继承皇位,是为汉明帝。他对皇兄刘强很厚道,在槀城县东面为刘强建造了很豪华的宅邸,而刘强改名刘海,出家做了和尚。后世传说中的那个戏金蟾的刘海,就是这个村的村民、皇长子刘强的化名。
这个关于刘海最原始的传说,如今已经是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海庄村民和南周卦的郭氏后人一起组成了“刘海文化研究会”,纪念刘海,铭记东汉废太子刘强,研究关于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说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