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村志》
序
志者,记也!村志者,记载一村古今之百科全书。
孙村乃吾辈家乡,历史悠久,先民建村于斯洨水之滨,成就富庶之乡。古属鹿泉县(唐代改名获鹿县),村庄历史,千年绵长。我儿时读书之小学,原为香严古刹,始于盛唐,相传为寺院部曲,聚居成村庄。元朝大德四年,“孙村”之名始见于碑刻。元末兵燹,战乱国殇,明初燕王起兵,靖难之役,滹沱血战,黎民流亡。永乐建都北京,河朔成畿辅之邦,明成祖颁诏迁民耕种,置军屯官庄。百户聚居驿道旁,才使古村复兴,发展农耕蚕桑。
古代村庄聚落,民居临街,不忘建庙祠学堂,庙祠教化民众,庠序传播学养。数百年聚居,成就六街一学,五庙一寺一堂(火神庙、老母庙、五道庙、关帝庙、观音庙,香严寺,老祖堂)。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崇文尚义,文武弛张。孙村乃洪拳武术之乡,历代传承,护镖押粮,惩恶扬善,威名远扬。百年以来,正定县仰陵村(今属石家庄市高新区)传承孙村洪拳,威名远扬。每年春节,两村武师并肩演场。我记得,村西口明代古戏楼,乡村奏乐章,演艺古今,伦理昭彰。
石门城市崛起,孙村由获鹿县划入市郊,成为孙村乡驻地。新中国成立,人民得解放,古刹改学堂,学子书声琅,文脉延长。村东石家庄市第八中学,曾经人才辈出,名声远扬。
改革开放,惠风和畅,勤劳致富,百业兴旺。城市扩展,省会变样,建设大街开通衢,城中村改造大变样,我村百户千家,故宅改楼房。村民变市民,祖根不能忘,长宏锦园广厦起,建设村民新故乡,百家和谐,社区吉祥。
亲历乡邦沧桑,感怀留存村庄文献之渺茫。欣闻孙村两委重视文化,共襄编纂《孙村志》之盛举,为村庄留史记,写乡民之甘苦,记人文之古今,实乃村庄幸事,百姓之幸事。
我中华民族有编修方志之优秀传统,新时代,新变革,传承与发展并举,根脉与创新并重。如今孙村虽已成为城市社区,农民变市民,村民变股民,但留住村庄文脉,传承乡邦记忆,编纂《孙村志》乃空前绝后之盛举。数年后续写志书,定是《孙村社区志》。
编史修志,意在知兴衰,明世理,以史为鉴,经世致用,资政存史教化。此乃第一部《孙村志》,也将是最后一部,该志贯通古今,兼收并蓄,去伪存真,收录自然地理、社会发展、经济政治、民生习俗、碑碣史料,对社区建设、民众信仰、家族文化传承,均有用有益。
时值《孙村志》编成付梓,真诚表示祝贺,主编盛情邀请为之作序,实感诚惶诚恐,心怀桑梓之情,欣然感慨几句,聊以为序。
梁勇 戊戌七月望日于鉴古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