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冀商百题·8·粟特人加入冀商队伍

(2018-04-15 06:35:25)
标签:

财经

历史

旅游

文化

分类: 冀商历史百题

粟特商人加入冀商队伍

粟特人是生活在中亚阿姆河锡尔河一带讲中古东伊朗语的古老民族,古波斯语写作SugudaSugda,汉文译作粟弋﹑属繇﹑苏薤﹑粟特等。来自共同伊朗语族的词根,意为"闪耀""燃烧"﹔一说在波斯语词汇中意为"聚水洼地"

粟特人势力不大,多依附于其他更为强大的民族,先后被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大帝、塞种人大夏(巴克特里亚)大月氏人贵霜帝国,后又归属波斯萨珊王朝、白匈奴人和西突厥人等,直至被伊斯兰化。今乌兹别克斯坦仍有粟特传人。

从我国东汉时期开始,粟特人就往来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以长于经商闻名。

据《隋书记载,粟特人先民原居祁连山"昭武城"(即今甘肃张掖),后为匈奴人所破,被迫西迁中亚,在中亚地区建立了康、安、米、曹、石、何等九个城邦,汉族文献称为“昭武九姓”,这些城邦位居中亚,地处欧亚大陆丝绸之路枢纽,是丝绸黄金贸易的最大转运地。

粟特人以善经商闻名,多豪商大贾,创立了源自阿拉美字母系统的拼音文字,称为粟特文,一作牵利文,于阗塞语中称为suli人,即牵利人(粟特人),在于阗诸佛教文献中,suliya一词意为商人,这恰恰说明粟特人以经商闻名于世。

粟特人从丝纺织业发达的河北等中原购买丝绸,从西域运进体积小、价值高的珠宝。《南部新书》记长安西市胡入贵蚌珠而贱蛇珠。蛇珠者,蛇之所出也,唯胡人辨之。六畜也是栗特商人出售的主要商品,因此,魏晋北朝时期的粟特人,是沟通中国中原与北方突厥等少数民族地区茶马互市和丝马、珠宝贸易的群体。

民族大迁徙的高潮是十六国时期,当时河北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其中羯族石勒、石虎家族,都是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后裔,被称为羯, 晋朝之杂胡皆可称为羯。

西晋后期永嘉之乱,导致“五胡乱华”。北方少数民族及中亚的粟特人后裔大规模南下,

粟特人的后裔石勒称赵王后,即以魏郡、汲郡、中山等十一郡和前赵国广平、阳平、渤海、上党、渔阳等十二郡为赵国封内,置内史统治,以治汉人。另专置大单于统治胡羯,并镇抚百蛮

丝绸之路上北方少数民族和中亚民族的内迁,促进了到河北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变化,促进了冀商贸易多元化,粟特人也成为冀商的重要力量,也在河北各地留下了很多历史记忆。后赵太和三年(330年)赵王石勒,在集市贸易活动的场所,置官吏管理市场,限中绢每匹1200钱,下绢800钱。百姓私卖中绢每匹4000钱,下绢2000钱。

冀商百题·8·粟特人加入冀商队伍         在后赵、冉魏、南燕、东魏、北齐等六朝古都的邺城及其附近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杂胡形象的陶俑,甚至在当时邺城附近,专门形成了设计、烧制各种胡人俑的产业。可见当时河北地区粟特人之多。

北齐时期的崔昂墓位于平山县城6公里东上三汲村南约300米。1968年春,三汲村村民取土修渠时发现该墓。该墓带有胡汉融合的特点。出土陶俑百件以上,其中按盾武士俑,通高68厘米,头戴盔,身著甲、腰束带、下穿裤、足登靴,其形象就是“目深、高鼻”,典型的粟特人后裔的面孔。

冀商百题·8·粟特人加入冀商队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