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2017-09-16 13:03:53)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收藏

分类: 社会活动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让沉睡两千多年的古中山文字焕发青春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开幕式。

  9月16日,为期一周的“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特邀书法家、篆刻家,来自省会的书法篆刻家及河北师范大学师生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共3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刘金凯主持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开幕式。

  中山篆来源于“中山三器”器身铭文。“中山三器”是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的统称,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的中山王厝墓。铭文字形修长、横平竖直、笔画挺秀,整体风格端庄华丽,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书法艺术体。除此之外,铭文也填补了历史空白,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http://pic1.hebei.com.cn/003/016/266/00301626672_484d5c2a.jpg
河北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平致辞。

  本次展览以弘扬中山国文化为宗旨,以传承中山篆书法篆刻艺术为主题,以追求“高端、精品、学术”为目标。展览筹备历时六个月。来自中国大陆的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地区,日本的共328位书法篆刻家参加了活动。入选书法作品123幅,篆刻212方,参展作品还有青铜、木雕、刺绣等多种表现形式。参展者年龄最大的97岁、最小的9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代表性。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田向丽同志视察预展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发来贺信。中山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梁勇宣读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先生贺信。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台湾印社副社长黄尝铭先生致辞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志平先生接受采访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省领导董经纬与梁勇等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著名建设设计师、河北师大博物馆主设计师郝卫东与梁勇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河北省影视界协会会长何振虎与中央党史研究中心张军峰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张志平先生与黄尝铭先生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何振虎、梁勇、孙雷、周力军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36524总经理、中山国研究会副会长于树忠与梁勇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何振虎、张晨光、张军峰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中山国研究会副会长张大平先生与梁勇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梁勇与著名企业家甄先生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著名影视作家诗人周力军先生与梁勇合影
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在石家庄开幕
         何振虎、梁勇、周力军合影

http://pic1.hebei.com.cn/003/016/266/00301626671_10f1f1c5.jpg

    河北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平(左一)和人民日报编委、海外版总编辑王树成(左二)等嘉宾参观展览。记者 商棠 摄
http://pic1.hebei.com.cn/003/016/266/00301626674_ddc0ee9b.jpg
嘉宾签到。记者 商棠 摄
http://pic1.hebei.com.cn/003/016/266/00301626669_f1156da4.jpg 
著名考古学家张守中先生(右)参观展览。记者 商棠 摄

  链接:

  中山国

  中山国是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诸侯国,发源于陕西,经山西迁至河北中南部。中山国春秋始立,战国中期迁都灵寿(今平山县三汲村一带),达到极盛,成为七雄之外最为强盛的“千乘之国”,并有“战国第八雄”一说。中山存国200余年,曾三次崛起,三次灭国,先后被晋、魏、赵所灭,在大国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中山曾同时南战于赵国,北战于燕国,并取得胜利。公元前323年,中山与魏、赵、韩、燕等“万乘之国”共同称王,盛名威扬。20世纪70年代以来,河北省考古工作者在平山县三汲乡一带开展田野发掘。中山王族墓和灵寿古城遗址共出土文物两万余件,揭示出2000多年前战国中山的历史、经济、军事、文化面貌,是20世纪中国的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这些文物不但在国内广泛展出,而且还远赴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美国、埃及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展出,一时轰动世界,震惊中外,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研究以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它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考古研究价值日渐呈现。

  中山篆

  中山篆来源于“中山三器”器身铭文。在众多出土文物中,尤以“中山三器”最为引人注目,它们是中山王铁足大铜鼎、夔龙饰刻铭方壶、胤嗣刻铭铜圆壶,出土于河北平山三汲的中山王厝墓。“中山三器”以其历史文献价值之高、刻制铭篇之长、器物制作之精创下三个世间之最:一是历史文献价值高。铭文中承载着大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息,填补了史书文献之不足。不仅直接让考古工作者能推断出王墓以及器物制作的准确年代,还使我们明确得知当时中山国至少有文、武、桓、成、厝共五代国君。二是刻制铭文长。三器铭文总和为1101字,其中大鼎铭文有469字,仅次于毛公鼎,创下战国时期的青铜长铭之最。三是器物制作精。除了器物造型优美及铸造精良外,其铭文字形修长、横平竖直、笔画挺秀,整体风格端庄华丽,不仅是青铜器刻铭之绝品,更是非常独特的书法艺术体,被当今称之为“中山篆”,具有历史和艺术研究价值。

 

关键词:展览,中山篆,书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