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故事广播说生肖·鸡年说鸡

标签:
历史民俗文化 |
分类: 谈古论今 |

闹闹:梁伯伯,在腊月二十七那天,我见到有的人家还要宰公鸡,这是怎么回事呢?
梁勇:在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腊月二十七这天确实有宰公鸡的习俗,为的是过年吉祥如意的意思。
【报道:二十七宰只鸡
闹闹:梁伯伯,除了腊月二十七,为什么在七夕这天,有的地方也要宰杀公鸡呢?
梁老师:因为七夕的晚上牛郎织女要相会,在浙江的一些地方,人们在这一天一定要杀一只雄鸡,因为如果没有雄鸡报晓的话,牛郎织女就永远不会分开了。闹闹,我问你,说到雄鸡,你会想到什么呢?

闹闹:大公鸡雄赳赳气昂昂的,我会想到斗鸡!
梁勇:恩,鸡喜欢搏斗打架,尤其是公鸡。两只公鸡相遇,往往有一场搏斗,母鸡之间偶尔也有厮杀。为了观赏精彩的斗鸡搏杀,人们饲养了专门的斗鸡。鸡一旦搏斗起来,也是气氛紧张,勇猛顽强,厮杀激烈。人们也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学习斗鸡的勇敢善斗。鸡因为这个特点,还用于判案。云南景颇族就有用鸡鸣作为神判的方式。争讼双方,每人都带上一只活公鸡到约定地点,先由巫师念经,念完了双方就把鸡放出来,看哪只鸡先叫,先叫的那只鸡就输了,后叫或者不叫的那只鸡就算胜诉。在景颇族,先叫的鸡算输,但是在一些地方,鸡叫却被认为带来好运。
闹闹:在哪儿呢?
梁勇:在山东农村,结婚娶媳妇,押轿的童子就要抱一直红公鸡。即使现在,不少地区的乡下,结婚时还会在新郎家门前,或者结婚宴席的桌子腿上拴只活鸡,据说,鸡一鸣叫一扑腾,就能给主人家带来活力和好运。在山东除了结婚,打春那天也有关于鸡的习俗。

闹闹:打春?
梁勇:打春就是立春,山东南部的孩子,在立春这天,帽子上都会戴一对鲜艳的布公鸡,俗称迎春鸡,也叫打春鸡,据说这样可以驱邪祛病。你们现在都会接种疫苗,但是以前还没发明疫苗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得天花。每年春天都是天花的高发期,那时候,很多老百姓都迷信,认为如果孩子因为出“天花”而发高烧或者昏迷,就是鬼魂附体了。万般无奈之下,有一位母亲突发奇想,在打春的前夜做了一只布公鸡,第二天缝在孩子的衣袖上,希望能够驱邪祛病,保佑孩子健康。很快,这种做法就流传开来了,现在,虽然已经发明了疫苗,不会再出天花了,但是这种习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闹闹:原来是这样!今年立春,我也要让我的妈妈为我做一只漂亮的布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