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席省会轨道交通车站文化墙设计专家论证会。非常感谢主办方对我的信任,邀请的部分专家接受了我的建议。



邀请我和河北省规划大师邢天河、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文史馆馆员、著名文化专家郑一民、著名雕塑家、河北省雕塑学会会长黄兴国教授、河北省博物馆壁画专家郝建文、建筑专家郝卫东参加,对盛世文化公司和河北小巢创意两家设计单位对轨道交通五大重点车站文化墙的十五个中标方案进行讨论。
上周投标大会结束后,主办方领导携中标单位主创人员,约我一起聚餐,座谈过一次。我说过主要需要先盘道,就是策划好搞什么,展示什么。表现什么,不能弄什么。
主办方如此严谨地态度,我很感动。的确,这是个千万人每天看的文化标志,必须搞好,不能出错。人家抬举我,我就很认真。昨天晚上从邯郸赶回来,非常认真地思考了几个方面,尤其是要紧的事,必须梳理一个负面清单,防止硬伤,防止出笑话,防止被扭曲,设计单位不光彩,我们将来也有责任!
两家设计单位确实很认证创意、设计,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基础,还应该感谢所有参与竞标的各个团队,为石家庄文化贡献的智慧和创意。
不过,我反复强调:列入负面清单的就是必须忌讳的。
第一,这是石家庄的地铁站,不是河北省博物馆和河北会堂,一定不能把地铁站诠释是省会就把河北省的名胜随便拿来。这是不行的。弄一个山海关和定州塔,会让人误以为到了定州,或者只能说石家庄缺少文化自信,拿别的地方的名胜名人做石家庄地铁的文化标志,肯定不行。一定是石家庄地域的文化标志,尽量实现与地面车站的文化照应。
第二,文化领域的行规不能出错。把青龙白虎弄到上北下南,这是硬伤,地图方位弄错了,肯定不行。
第三,地铁是人员流动的空间,不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能弄得像纪念地。不能太沉重。可以用好红色文化符号,但必须吉祥、积极,正能量。
第四,必须防止出现误读、误解。
第五,一定要有“世界视野,中国高度,本土特色”,要用最本土的艺术手法,表现石家庄最具有世界知名度和中国高度的文化符号。不能太乱。这不是国家美术馆。地铁的艺术,就是三十秒视觉记忆的艺术。太繁杂会影响人员流动的进程的。
郑一民先生最后概况的几点,很大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