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州市纪庄村《张氏家谱》跋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
分类: 谈古论今 |
留住家族的文化根脉
河北省晋州市纪庄村《张氏家谱》跋
梁勇
http://p4.so.qhimg.com/t01a5052da10b6af23e.jpg
家谱、族谱者,乃中华国粹之一,是为维系宗族血缘亲情之文献。自人类告别野蛮进入文明以来,家庭、家族、宗族,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基础,在中国久远的男权社会中,家谱、宗谱、族谱,都是以家族男性谱系为基础的,记载家庭、家族的婚育状况及重要人物的生平,通过谱系辈份以实现“明人伦、排长幼、讲孝悌、系亲情”的作用。正是缘于这种社会的、文化的重要作用,历代治国安邦者,皆以身作则,鼓励家谱、族谱的传承和续编,所谓“家国情怀”也就包括对家庭、家族的文化认知和责任意识,为此,古代史家还把“帝王宗亲谱系”写入正史的“帝王本纪”及相关“列传及表录”之中,且孔、孟等名门的族谱世系,还成为中华民族家谱的经典,甚至在宗谱和门荫制盛行的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了强大的门阀世族,足见家谱之于华夏文化之地位。
家谱传承和延续的基础是姓氏文化,而姓氏文化是中华民族血脉和血缘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华张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张氏之源出清河。我在河北广播电台500集系列节目《燕赵传奇》之《根脉文化》中,讲述过这个姓氏的起源,张氏始祖乃黄帝轩辕之子,名挥,因发明弓箭制造,任弓正,封于清河,故有“中华张氏出清河”之说,清河有挥公墓、张氏祖祠,成为中华张氏根祖的表征。
河北省晋州市纪庄村之张氏家族,自明永乐二年(1404年)由山西朔州东郊马邑迁入,凡六百多年,繁衍生息,苗裔众多。关于明代的河北移民,那是一个时代国家命运留给河北地区的一段不能泯灭的记忆,我在多年治史研学过程中,写过很多篇论著,且在石家庄电视台的《石话实说》电视讲座中,详细讲述过河北中部明代移民的真实来源,因此,诸多家族家谱对家族移民历史的记载,有助于更加真实地印证明朝皇家实录及相关档案的记载。因此,我非常关注各地家谱的史料。
在盛世修志、盛世续谱的背景下,纪庄村张氏之才俊,为传承家族血脉文化,记载家族繁衍之历史,铭记祖先之业绩,齐心协力,决意整理、续编《张氏家谱》。该村张氏才子张良先生,曾任石家庄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石家庄市志》副总编,并主持石家庄建设学校党委多年,学风严谨,熟谙史志谱牒之学,故担任其家族谱牒主编,殚精竭虑,遍访故老,查阅档案,翻阅文献,搜集家族及其重要人物的相关史料甚丰,在家族故老支持下,终于续编新的《张氏家谱》,此乃纪庄村之文化盛事,更是该村张氏文化盛事。
这部新的《张氏家谱》在编纂家谱过程中,编者理性思考,赋予家谱更多的存史价值和时代新意,不仅旁及村庄之历史,搜集传统民俗史料,且多有创新,既体现当代国人之价值观,且对家谱所标明的社会与家族关系,做了新的探索。尤为可贵的是立足中国长期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的时代背景,重视新家谱中体现男女平等,子与女及其配偶同等载入家谱之谱系,更好地留住家族世系之信息,实为有益创例。
同时,在家谱中增加了族人“不雅名字”的民俗内容,以此体现传统民俗中为祈求子女平安而无耐的“尚丑文化”印记,客观揭示了医疗卫生落后时代留给人们生命抗争的精神。
张良先生与我同事多年,且是我的领导和兄长,他待人仁厚,谦虚好学,此《张氏家谱》付梓,诚邀我写序,我自知不妥,然盛情难却,且甚为张氏族人传承家谱文化的责任感所感动,心怀敬意,写了如上感悟,权作为跋,仍深感诚惶诚恐。谨祝张氏家族兴旺、文化鼎盛,人才辈出,再续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