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园林体系,这个可以有
(2015-02-06 10:19:15)
标签:
时评文化旅游 |
分类: 时评 |
这种活动我参加多次了。不得不有很多感慨。
最近规划设计的这是一座宏达的城市园林,市民参与征名的积极性很高。但是,上千个名字没几个能用的。不是市民品位不够,而是园林定位和设计缺少主题,缺少灵魂。看不出这个大院子干什么?只能是逛着玩的地方。所以,叫什么名字随便。就像一个傻小子,大家不知道叫他什么好。花那么多钱,不知道干什么?向上帝征名,上帝哭了。
一座城市要提升文化品位,园林、广场、城市雕塑、大型公共建筑和标志性街区,一定是文化标志,一定能展现一座城市灵魂。这些文化标志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品位。
但是,因为很多城市的园林、广场、城市雕塑,没有科学成体系的规划,都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应景,所以,园林的主题混乱。起个什么名字都难。
中山公园是难得的一座体现古中山国文化的大型公园,但是,园林元素很乱,建筑风格有战汉余韵,一座大型照壁,是战国中山和汉中山的文化元素,可是其他文化景观很不搭调,东边是邺下集团的建安七子,西边大唐诤臣魏征的“载舟覆舟”。中山文化,情何以堪啊?很像是八大名菜的大杂烩,名头很好,但是乱七八糟。
人民广场是省会的标志性广场之一。可是,没有主题。没有文化。就是各类园林建筑的拼凑。人民是什么?真的说不清。这么大的一片园林,石家庄人休闲,只能瞎转。看不懂城市文化品位是什么?百姓们经常调侃这座园子。
民心广场差一点成为第二个建筑构件堆起来的平地。好在省领导重视规划设计的论证机制,多次邀请京津冀的专家提建议。增加了一些文化符号。我为此做了三个多月的顾问,使劲提炼11个省辖市的文化元素,弄了一些浮雕。反复斟酌,修改了多次,总算有了一点文化印记。不过把各市的浮雕墙镶嵌到地上实在是不雅。
由此,我多年一直有一种忧患意识,也不得以一直在呼吁,当今的城市规划,必须有文化的思维,旅游功能的思维、城市形象思维。园林、广场的功能谁都知道,但是文化的灵魂和各个园林的分类、承载的城市文化形象的主题,应该有个总体规划,成为城市文化形象和文化品位的标志体系(至少要有一部分具备这种文化功能)。不然,必然出现中山公园不中山,各个公园一副面孔的结局。也就不可避免弄出一个欧韵公园,为罗马君王建的洋坟地的可耻、可笑、可悲的结局。
徐匡迪院士做上海市长的时候,始终坚持公共设施专家论证的机制,始终坚持城市发展的文化思维和战略论证。真的值得很多城市好好学一学。城市规划和建设,不是随便画画格格,胡思乱想弄一堆水泥丛林。有文化、有品位的城市规划一定有灵魂,一定有思想。一定会有品牌。也就一定能不朽。
所以,我还是呼吁更多人关注城市规划的体系。尤其是城市园林、雕塑、广场、标志性街区、大型公共建筑等关乎城市品位和文化的东西,首先要有总体规划,确定体系,然后要有主题指点下的高水平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一定要完善各类规划的论证、评审机制。不要乱搞。不要再出现为奥古斯都屋大维创建洋坟地的公园项目。太丢中国人了。没文化让石家庄人羞耻几代人啊!
从风水角度来说,缺少规划体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乱搞,破了风水,老百姓会诅咒的,有些人会倒大霉的。这不是迷信,而是不尊重科学规律遭遇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