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2014-11-25 22:40:22)
标签:

历史

文化

收藏

分类: 文玩收藏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河北省曲阳县北岳庙供奉陨石的飞石殿遗址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陨石收藏者李志县收藏的古北岳的古陨石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感叹陨石科研和收藏的现状
      石家庄市东良厢村落星台庙,纪念明朝嘉靖十四年陨石的庙祠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其中中国历代记载陨石的甲骨、文献、陨石实物,汗牛充栋,是世界上陨石文化最为辉煌的文明古国。中国要成为航天大国、空间强国,不仅靠强大的航天技术,也需要加强对陨石科学的研究,在宇宙空间研究方面提高话语权。

      但如今中国的陨石科研严重滞后。陨石民间收藏存在很多误区。

       由于我大学本科读的是地理科学,而且我的《天文学》成绩考得很好,加上多年参与雅石的收藏,所以也业余研究我国陨石文化史。尤其对河北省古代陨石的研究着力较多。先后发表了《河北古代的陨石》、《拷问河北古代陨石下落》、《古北岳、古陨石、新物证》等文章,由此结交了很多陨石收藏界的朋友。

    最近,我和河北陨石收藏的几位藏友创建了一个陨石的QQ群和一个石头记微信群,人气很旺。每天都有几十位藏友一起讨论陨石收藏和请求陨石鉴定和鉴赏。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我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天体科学研究、地球物理科学和陨石收藏界关注。

     一、陨石鉴定鱼龙混杂

     民间有相当一大批陨石收藏爱好者,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收藏了各型各色的陨石和疑似陨石。但是,他们缺少专业鉴定能力和设备,于是许多相关机构和科研单位,就成为提供陨石鉴定的服务机构。从陨石鉴定中获得利益。但是,如今陨石鉴定单位鱼龙混杂,为一些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骗子拍卖机构,胡说八道,随便出具鉴定证书,欺骗收藏者,故意把假陨石说成真的,鼓动收藏者高价拍卖。实际上骗取所谓代理费。

而一些专业研究机构,往往不承担研究和鉴定陨石的义务。只是一些善于忽悠的所谓专家,到处招摇,并无真才实学。

因此,如今中国的陨石收藏乱得很。许多收藏者把各种地球上的岩石当做陨石奉若至宝,其实根本和陨石毫无关系。

      二、陨石基本知识普及严重滞后。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陨石收藏要求很高的科学技术知识积累和检查手段,其中有些陨石含有对人畜危害极大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有害元素、矿物。但是,普通陨石收藏者无从知晓其中的危害,有些爱好者把陨石摆在自己的卧室了,书桌上,甚至卧床的下面。还有的把陨石加工成为饰品,戴在胸前。结果可能受到放射性同位素的侵害,却全然不知,还自以为得意到处炫耀。

但是,国家每年出巨资供养的那些科学研究和检测机构,没人顾忌这些陨石爱好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没人出来普及相关知识。更没人提醒陨石收藏者进行收藏的健康安全警示。

只有我这个业余的学者,每天义务在陨石收藏者中警示大家,不要盲目追捧陨石收藏,更不要盲目佩戴陨石饰品,最好请有关鉴定部门对陨石的理化结构和性质进行科学鉴定,然后再决定是否在家中收藏。

     三、陨石收藏盲目狂热,对陨石收藏价值存在误区

   很多陨石对于研究地球与宇宙的关系,地外星体的环境,具有重要价值,但是,除了国家相关机构保存的陨石,可能有所关注外,民间一些重要的古陨石,很少有科研单位关注。中国的民间陨石的科研几乎是空白。

   但是,与陨石科学研究的冷酷相反的,确实狂热的陨石收藏热,很多富豪开始投资陨石收藏。把陨石收藏作为炫富的标志,因此,陨石交易和市场炒作非常火爆。于是,很多人关心各类陨石的价值,关注陨石的属性不是关注科研,而是为了收藏。

但是,我告诉大家,在今天的中国,陨石科研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价值。因为对陨石科学研究很落后,所以陨石的科研价值几乎没人关心。但市场价值是由收藏群体决定的,收藏者们很少关注科研价值。更多的是把科学研究价值作为一种炒作的由头,但是所谓品相美、造型好、观赏性好的陨石一方面容易交易,另一方面市场价格也比较高。当然,陨石的鉴定证书,对于很多有钱但并没有科学素养的富豪来说,也是一个“信物”,随着我不断呼吁关注陨石收藏的健康理念,收藏者们开始关注那些不含放射性同位素的陨石的收藏,所以,那些造型吉祥、理化成分稳定的陨石最受青睐。

中国陨石收藏,开始进入市场。正如中国的崖柏一样很快掀起一股收藏风潮。但是,收藏陨石和收藏崖柏不同,陨石乃是外天体的来客,陨石中究竟还有什么物质?是否对你的家人和你自己有什么潜在的危害,抑或是什么益处,需要科学的分析和严肃的研究。因此,我一再建议创建一些公共财政资金创建的或者民间的陨石博物馆,用系统科学的仪器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后,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展陈,普及相应的知识,让更多民间陨石走进博物馆,成为公共资源,成为科学资源,避害获益,为人类造福,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添彩。

但愿有关部门能够给与重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