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恒山·古陨石·新物证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 |
新华社9月8日电,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居民当地时间6日将近午夜时分听闻神秘的爆炸声,随即感觉到地面震动。不少人以为火山爆发或地震。尼加拉瓜当局7日说,经调查,是一颗小行星掉下一块陨石,砸在马那瓜国际机场附近,造成这次冲击。此事轰动了世界。
陨石,是地球以外的宇宙流星碎块散落到地球表面的石质、铁质或是石铁混合物质,也称“陨星”。多数陨石来自太阳系的小行星带,小部分来自月球活其他行星。根据其内部铁镍金属含量高低,陨石通常分为三大类: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石陨石中的铁镍金属含量小于等于30%;石铁陨石的铁镍金属含量在30%——65%之间;铁陨石的铁镍金属含量大于65%。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是世界上陨石分布广泛的国家,也是古代陨石资源丰富的国家。由于多数陨石落在海洋、森林和山地等人烟罕至地区,而被人发现并收集到的陨石每年只有几十块,数量极少。因此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收藏价值。
我国也是对古代陨石记载最丰富的的国家。我国古代文献中对流星雨的发现和记载列世界前列。先秦文献《竹书纪年》中就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的记载,《左传》记载:“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即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关于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
河北古为燕赵中山之地,是一个古陨石较多的地区。但由于古代文献记载过于简略,有些记载没有明确的陨落地址,需要结合地方志和陨石实物遗址进行考证。尤其是位于曲阳、阜平、唐县交界处的古北岳恒山---大茂山一带,古陨石之谜一直流传数千年,近年,终于因为一位唐县陨石爱好者的重大发现,解开了古恒山古陨石之谜。
一、
我国古文献《尚书》载,舜帝冬十一月北巡恒山,至曲阳,大雪封山,不得前,便望山拜祭,即恒顶飞来一巨石落于帝前,舜帝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后在曲阳建“飞石殿”,从此,恒山也便留下了“飞石遗踪”。
曲阳北岳庙坐落于曲阳县城中,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时期。是清顺治十七年之前历代帝王祭祀北岳恒山的庙祠,古代五岳神庙之一。
从秦汉到明代帝王赐封的北岳恒山主峰就是阜平、唐县交接处的大茂山,历代一直属于曲阳县地,因此曲阳县北岳庙,与东岳泰山的岱庙、中岳嵩山中岳庙、西岳华山西岳庙、南岳衡山南岳庙都是古代帝王祭祀五岳的大庙,曲阳县北岳庙在唐贞观年间重修。宋初北岳庙为契丹所焚,淳化二年(公元991年)重修。此后,曾于宋、元、明、清各代进行过多次维修与扩建。由于北岳庙内古建成群、碑碣林立,1982年2月23日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明代开始山西文人上奏皇帝请求以今山西浑源的玄武山为恒山,并祭祀北岳与浑源,都没有得到御批。至清初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刚刚进关的顺治皇帝接受了山西巡抚的奏章,诏改祭北岳于浑源。
在曲阳县北岳庙内,有一座明代创建的飞石殿,供奉的是一块相传相传舜帝时代从浑源恒山飞来的石头。清代学者王士禛(1634~1711后因避雍正帝讳,改名士正;乾隆时赐名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著《池北偶谈》记载:“相传舜望于山川,北至大茂山,大雪不能前,飞石坠,遂祀焉,即今曲阳庙。”
如果说这块陨石确实是舜帝时期的陨石,那么,无疑是河北省境内保存的年代最早的一块陨石。如果是唐代的陨石,距今也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也是中国五岳留存的重要的陨石。可惜,这块被后世天文、地理学界寄予厚望的陨石,已经无从寻找。
由此,很多学者就认为古北岳恒山的所谓“飞石”或许不是陨石,而只是一个托古的传说而已。那么,古北岳恒山,是否真的留下了古代陨石?需要文献和实物证据。
二、河北古陨石知多少
那么,河北中部地区历史上见诸记载或者已经发现的古陨石,到底有多少?古北岳恒山是否真的有古陨石呢?
我国古代正史中关于流星雨的记录至少有180次。这些记录,对研究流星群轨道的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北京天文台天象资料小组用了十几年时间,翻阅十几万卷史书,地方志和其他文献,1979年整理出《中国古代天象记录总表·陨石》部分。共计收录从公元前2133年夏朝到1911年365项古陨石记录。其中明确记载陨落地点在今河北省境内的有30次。
那么,这是否就是古代陨石的全部历史呢?当然不是。因为这个表中并不包括高邑县嘉靖三十五年(1556)和获鹿县嘉靖十四年(1535)两场河北境内地方志有明确记载和相关证据的陨石雨。可见北京天文台的这个“总表”,决不是全部古陨石的记载,其疏漏是显而易见的。其实还有些陨石陨落地点在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大概相对于京城的方位。这些陨石雨,可能也涉及到河北地区。
另外,在唐、五代、北宋和金这一时期的正史中,记载的陨石雨有30多次,大都记载陨星的天文背景,而没有记载陨落地点。可以肯定的是,在这近600年中,河北境内一定有陨石雨出现,只是没有明确的记载。
我们根据《山海经》、《国语》、《尚书》、《左传》、《韩非子》《二十五史·五行志》及河北地方志和考古学的相关资料,重新整理了一个目前证明的河北古陨石一览表。
河北省境内已知古陨石陨落地点一览表
序号 |
陨落时间 帝王年号 |
陨落时间 公元 |
地点 古代地名 |
今地名 |
1 |
舜帝 |
|
古北岳恒山 |
古北岳恒山 |
2 |
商中期 |
前1400年 |
滹沱河 |
藁城市台西 |
3 |
西汉昭帝元年 |
前87 |
河北、河南交界 |
|
4 |
汉成帝建始四年 |
前29.2.29 |
藁、肥垒 |
藁城市城子村 |
5 |
汉平帝二年 |
2年7月 |
巨鹿 |
平乡县境内 |
6 |
汉献帝延康元年 |
220年 |
邺城 |
临漳县西南 |
7 |
晋成帝咸和九年 |
334年3月 |
肥乡 |
今肥乡西南 |
8 |
北齐后主天统元年 |
565年4月 |
邺城大殿底脚 |
临漳县西南 |
9 |
隋文帝开皇七年 |
587年6月16 |
武安、滏阳间 |
武安、磁县间 |
10 |
元至正十六年 |
1356年10月24 |
大名县 |
大名县 |
11 |
元至正十五年-十六年 |
1355-1356 |
河北、山东、洛阳 |
河北东部 |
12 |
明成化二十二年 |
1486年7月 |
祁州 |
安国县 |
13 |
明成化二十三年 |
1487年5月25 |
束鹿县 |
辛集市 |
14 |
明正德十三年 |
1518年11月 |
雄县 |
雄县 |
15 |
明嘉靖十年 |
1531年8月 |
南宫县 |
南宫市 |
16 |
明嘉靖十九年 |
1540年6月14 |
枣强 |
枣强县 |
17 |
明隆庆二年 |
1568年4月6 |
新城县 |
新城县 |
18 |
明隆庆二年 |
1568年6月 |
新城县 |
新城县 |
19 |
明万历三年 |
1575年7月3 |
景县 |
景县 |
20 |
明万历十八年 |
1590年5月9 |
高邑县 |
高邑县 |
21 |
明万历十九年 |
1591年6月17 |
遵化县 |
遵化县 |
22 |
明万历二十三年 |
1595年9月30 |
山海关 |
山海关 |
23 |
明万历二十四年 |
1596年6月9 |
抚宁 |
抚宁县 |
24 |
明万历二十七年 |
1599年5月25 |
永年县 |
永年县 |
25 |
明万历四十四年 |
1616年2月21 |
源泉 |
易县 |
26 |
明万历年间 |
1573-1620 |
保安州 |
怀来县 |
27 |
明天启二年 |
1622 |
宣化 |
宣化县区 |
28 |
明天启六年 |
1626年6月 |
安肃县 |
徐水县 |
29 |
明崇祯十二年 |
1639年 |
安平县 |
安平县 |
30 |
清康熙二年 |
1663年3月28 |
北京附近 |
北京周边 |
31 |
清康熙九年 |
1670年 |
大名县 |
大名县 |
32 |
清道光二十九年 |
1849年3月28 |
迁安县 |
迁安县 |
33 |
清同治二年 |
1863年7月16 |
永年县 |
永年县 |
|
|
|
|
|
三、古北岳恒山古陨石的新物证
唐县一位质朴的农民叫李志县,住在古北岳北麓石门乡小路村,今年39岁,是一个孝子和仁厚的汉子,他有一个温馨的家。最近这些年,喜欢关注网上的石头信息,尤其关注陨石,成了陨石爱好者和网迷。2012年夏天,他骑摩托车到古北岳恒山采集养生的柳叶茶,攀到半山腰,突然踩到了一块特殊的石头,他仔细一看,大为惊叹,这石头表面有高温烧镕的流痕和气孔,凭着他多年观察陨石和古恒山岩石的知识积累,马上意识到,这是一块陨石,决不是古恒山固有的岩石,于是兴奋不已,费了很大力气,把这块36公斤重的石头从山腰扛下来,弄到车上飞驰回家。用铁器敲打有金属之声,宛若古代钟磬响声,他断定这是一块古陨石。
李志县夫妇和他2013年在古北岳恒山山腰发现陨石
从此,他迷上了陨石,开始潜心研究陨石结构、成分等理化特征,通过切片观察陨石的球粒结构,还买了无齿锯,自己做切片,还到西安、太原、武汉、石家庄、北京请专家把眼,请北京天文馆高级工程师、陨石专家张宝林先生和山西陨石学会专家王三虎先生,对这块陨石进行了理化检测,化验结果证明是硅铝包体的古陨石,其中成分、石碳质球粒相关数据和南极陨石科考的石陨石数据非常接近,属于国际上划分的CV组vigarano陨石三型。李志县兴奋不已,终于证明古北岳恒山古陨石确实存在,也填补了古北岳恒山古陨石研究的空白。
功夫不负有心人,是科学必定得到验证,机遇永远眷顾有准备的人,只要留心处处都会有新发现。
李志县是一个勤劳致富的农民,在村南承包的几亩地里养猪、种菜。在2013年夏天的一天挖猪圈的时候,在一米多深的地下,却挖出一块300多公斤的大石头。灰不溜秋的表面,却有很多规则的气孔。在古北岳恒山北麓的山村,广泛分布着大面积的玄武岩,李志县他们村的村民都用玄武岩做建材,村子的院墙、猪圈边到处可以看到玄武岩的石块。但李志县挖出来的这块大石头,却和这里的玄武岩完全不同。不仅表面光滑、两侧的气孔分布规则,而且边缘有不少斑晶结构,像是陨石陨落过程中高温烧灼的结果。于是,他用农用车拉回家,藏起来,切了一小片做理化检测,里面确实有陨石的球粒结构,应属于石陨石类型。内部结构不像其它陨石球粒特征哪么自然。球粒特征没有规律可言,它的基质形成是宇宙尘埃的聚集物。无论从理化结构、化学成分,还是表面烧痕,都明显不同于在古北岳山腰发现的那块陨石,从年代来看,这块石陨石陨落的年代远远早于山腰那一块。这说明古北岳的这些陨石不是来自同一个天体。
2014年李志县在小路村南猪圈挖出石陨石
这一发现,使李志县意识到古北岳恒山古代的陨石,绝对不止一次,也绝对不止一块。他的发现不仅为古北岳古陨石提供了坚实的物证,而且证明
科学不止境,发现无止境。就在新闻媒体开始关注李志县发现古陨石的时候,2014年9月12日,李志县的父亲在村南的山上放羊,不慎把手机丢了。李志县急忙跑来给老父亲找手机,下午五点多的时候,他在河滩里,他又意外的新发现。
最近几天下雨,这条小河的山洪流过,翻动了河里的石头。以前河里有村民用勾机挖沙子。大量的河卵石都挖到河边。这几天山洪一冲,冒出来一些新的石头。李志县一眼就看到一开黑色的石头,是古北岳恒山绝对没有的石种,用水一洗,李志县又一次惊叹,这石头不需要检测,一眼就能看出石陨石,表面的气孔、整体行状和敲击的今属声响,还有底部陨落地面后高温熔化坠地的痕迹,属于极其典型的陨石物理特征,全部具备。李志县在网上发了几张照片,所有陨石研究和收藏者,都一致肯定这是一块没有争议的陨石,从表面的烧痕、气印、坠落时动态熔流特征来看,与他在古北岳山腰发现的那一块36公斤的陨石非常相近,或许是同一场陨石雨的产物。至于陨落的年代,很难准确地测定。
这个叫小路的小山村的村民,听说李志县又在村边的河里发现了陨石,一下子轰动了。不少人到他家看热闹,眼睛里充满了羡慕。附近行唐县的陨石爱好者、湖北武汉的陨石迷,都来到这个山村,一睹古北岳恒山古陨石的神韵。
古北岳恒山的古陨石,有了实实在在的物证,由此引发了古北岳恒山陨石文化热和陨石科学热。据说古北岳恒山南麓的阜平县,也开始谋划寻找陨石游的新产品。希望在这场陨石文化热中,古北岳恒山的陨石研究和寻找,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成果,让古北岳恒山的陨石文化和古北岳历史文化相映成辉。
李志县把在古恒山发现的一系列古陨石整理出来,开始了他的石头收藏事业。他陆续搜集唐河彩玉、当地的画布石、各种纹饰的石头。汇集成一个古北岳石头文化馆,村委会也非常支持他的事业,支持他搞成独特的陨石文化园,为全国各地的陨石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科研证据。也可以通过石头的交易劳动致富。
目前,李志县的古北岳陨石文化园正在拉开帷幕。许多什么的古北岳的陨石、雅石,讲得到展示,也为古北岳旅游带来新的旅游购物和观览的新亮点。